校园生活

爱在回忆中沉淀——岩井俊二《情书》剧情赏析

发布时间:2011-06-26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喂,你好吗?我很好。

  博子对已逝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带去的问候。在茫茫的雪山中,嘹亮而悠远的声音如同那封情书,辗转回旋,尘埃落定。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两个素不相识、却冥冥之中相遇的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开了博子与男藤井的成年之恋和女藤井与男藤井的少年之恋。两段爱情,一个是“一见钟情”的显露的真情,一个是淡淡隐隐的初恋。导演岩井俊二将两段逝去的爱表现的深沉而不沉重,整部影片的那股记忆中美丽与忧伤镌刻进每个观影者心中。

  作为导演,岩井俊二是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帜,他的作品以影像清新,叙事独特,画面纯粹,情感细腻而受到广泛的好评,《情书》便是其中的代表。影片以白色的大雪开始,纯洁的画面,博子向天空看去的特写,清清雅雅的氛围奠定了本片的整体基调。以大远景的升镜头展示了博子渐渐远去的身影,消失在漫天大雪中的长镜头,刻画了那段绵长,淡雅而远逝的情感,空谷留响,身影远去,唯有厚雪中的足迹告诉藤井那份深沉的爱语。整部影片的线索源于博子的思念和女子特有的嫉妒之心,但是导演并没有将焦点仅仅放在博子的嫉妒心上,反而是借助影片男藤井妈妈安代的一句话来解释了博子那种单纯地嫉妒之心。当安代的那句“博子,你在吃这个中学生的醋吗?”,于是观众便明白了博子继续通信的动机,但是并没有因为博子这没必要的嫉妒而讨厌她,反而加深了观众对博子的那种同情之心,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博子对藤井的爱。这便是岩井俊二电影的风格,他的作品展现的更多的是纯粹的美好的东西,即使影片中会有死亡这样沉重的内容,可是导演都会巧妙地设计又机智的回避。就像《情书》中有男藤井的山难,导演没有着重描写他,而是浅浅地几个朋友的反应镜头带过,将那种沉重消隐在回忆中,从而减少了影片的伤痛感。

  博子与女藤井的故事由毕业纪念册上的通信地址引起,一封来自博子寄给天国的藤井的情书却寄到了远在小樽的女藤井那里,这种巧合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又揭开了男藤井的另一段故事。影片中最常见到的名字是遇难的藤井树,而他也正是影片的真正主角,但是这种知识在屏幕中出现过几次的面孔,只是定格在少年的光影中,关注宏观看到的那个清纯的少年,如同那份没说出的感情一样消融在时间中,这种人物的设计如同电视剧的青春偶像一般。有主角但又不曾出现的表现技巧更好的把握了观众的观影心理,而这只能围绕着看不到的主角进行的电影,却是需要像岩井俊二这样感情细腻擅于描述情感的导演才能驾驭的。

  影片中博子与女藤井的联系源于藤井树,博子对藤井的爱是深厚的,如同影片开始时洋洋洒洒的白雪,祭奠了一季的哀伤。而女藤井对藤井树的“爱情”是没有直白显露的,这种隐喻的方式在藤井给博子的回信中所折射。两个名字相同引起了一系列的事情,像黑板上的爱心,图书馆中的共事,女藤井帮及川早苗传达爱意被藤井拒绝,这些都是隐性的,导演用大部分镜头去刻画那些似有若无的小爱恋,最终被影片结尾的那张藤井送给女藤井树的画像所催化,将这份淡淡的感情洒在借书卡上,也就戛然而止。岩井俊二用唯美的画面,树和爷爷的对话,如同影片开始的大全景而终止整个故事,这种镜头上升的拍摄方式和大远景的景别似乎也传达了导演本人对藤井的问候。

  导演向观众展示的不是男藤井究竟是喜欢谁多一点的问题,也不是特意让观众陷入某种哀伤之中,而是将一个同名的巧合转化成两个故事的开端,单纯没有悬念,娓娓道来地是一种轻柔,然而岩井俊二并没有将视点局限在简单的爱情上,他还涉及了秋叶对博子那种疼爱和包容,作为一位夹杂在博子和藤井之间的人,秋叶在藤井去世之后想方设法让博子能够快乐,秋叶帮助博子去排解对藤井的思念,他带博子去小樽,当博子无意中看到女藤井的时候,当发现面貌极其相似的时候,于是她开始怀疑,怀疑藤井的“一见钟情”的真实性,于是她写信求证,悲伤地生活在过去的日子中。秋叶带博子去藤井出事的大山中,当博子面对苍茫的雪山,喊出埋藏在心中的思念时,观众看到的是释然的博子,逃脱了过去的束缚,不再去关注藤井的“一见钟情“的分量,却证实了自己对藤井的爱与那几年的快乐。看到秋叶的笑容,憨厚单纯地。这些都是导演刻意捕捉到的画面,简简单单却真真切切。导演表现了藤井与秋叶的友情,藤井发生灾难时,秋叶作为队长在寻找失败后,断然离开,这不是对友情的隔断,而是对生者的负责,作为朋友,藤井一直被大家所铭记着,这种友情是望断天涯路共沾襟的生死之交,从而塑造了一个憨厚而果断的秋叶的形象。作为整部影片中节奏最为快速的,旋律最为强的一段便是藤井发高烧,爷爷在大雪中背着藤井跑向医院的场景,那个时候导演选择高龄的爷爷担当起了拯救藤井的角色,对于爷爷来说他背上的不仅仅只是自己孙女而已,对他而言而是整个世界。对于这种浓于水的亲情的表现上,岩井俊二还在影片的结尾选择藤井树与爷爷的对话为背景,那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是爷爷为了表达对藤井树的疼爱而特意栽种的,更为戏剧性的是那棵树的名字也是树,一个影片三个相同的名字,导演含蓄地揭示了男藤井对于博子的爱,同名的事物很多,过去的并不代表现在,面容相似地也并不说明什么,只有情感告诉观众真爱的价值。影片中有一段爷爷不愿搬离老房子的部分,这段看似于主题无关的画面,却在无形之中升华了主题,升华了博子对于藤井的不舍挚爱,升华了少年的男藤井对少年女藤井的隐爱,升华了秋叶对于博子的深沉的爱,同样了升华了爷爷对于藤井的疼爱,这种坚定而单纯地情感。整部影片的布局是神户与小樽的对白,以信件为媒介博子与藤井交替出现,分别叙述。

  一部电影总是要有矛盾和悬念才好,但是岩井俊二却打破了这种定义,他只是利用电影开端的一个小小的悬念——错误地址开始清晰叙事,没有高潮,没有极大地视觉冲击,没有变幻莫测的剧情发展,只是就事论事,客观叙事。镜头语言干净利落,以远景和中景为主,广阔的场面将人类渺小的爱所包容。人物性格简单明了,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善良的,就连开出租的司机都是热情好客的,唯有藤井信中叙述的男藤井是调皮的,正是这种调皮,让影片氛围明朗轻快起来,那种回忆少了些许伤感,细腻温存起来。

  《情书》整体风格为经典叙事型,有些像中国的水墨画,黑白对比明显,干净,空远,即像镜头升到高空,苍茫辽远的天空,留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想象。或是联想到倘若藤井向女藤井表明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他们的以后会是怎样?或是联想到藤井接过画有自画像的卡片时,是激动,还是遗憾?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被导演的镜头所淡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但一切回忆重现时,观众感受到更多是来自导演深处的那份坦然和对爱情的诠释。

  逝者已逝,往事仅存在心底为人们所祭奠,淡然了,坦然了,释然了。于是,博子与秋叶在雪山中雨藤井做最后的道别,藤井拿过画像与他短暂相遇时道别离,还有博子与未见面的藤井诉别,一切始于情书又结于情书,淡淡然地清新在耳边挥之不去的还是那句:喂,你好吗?我很好。  (文/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