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敲击着键盘,双眼凝视着屏幕。现在的我正在将心声化作文字,心情有着难掩的激动。曾经写过好多文章,上面都是:假如,我走进浙传;假如,我成为一名传媒工作者……然而,今天的我不一样,我可以去掉假如二字,堂堂正正的说:作为一名传媒人,我即将在9月奔向我的学校——浙江传媒学院,去创造我的未来,去实现我的梦想!
就像是在寻梦。顺着梦境中的指点,踏在那条布满芳香花丛的小径,一步一步向前摸索,恍然间如隔世的美,润湿了我的眼眸,荡漾了我的心,终于到了那梦呓的江南,到了我向往的浙传……梦中总是有一汪碧水,宁静中映着断桥白堤,堤旁燕子呢喃,柳枝依依。这绝美的景让我醒来后依然感叹。成长中,经历了很多,内心也充斥了不同的风景,然而心中总有一处空隙是被填满的,无论多久都不曾改变,我知道,那空隙早被一首年少时学的古诗陶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绝美的诗,赋予了我最初的使命,并将那处心中的空隙,永远的留给了杭州这座美丽的人间天堂。
成长于北国的我,小时候似乎并没有北方人的热情与豪迈。那时的我是个胆小怕事的孩子,在众人面前永远会选择沉默。就是这样一个毫不出众的我,遇到了一位温柔的老师,她微笑着告诉我:我看你很有当小记者的天赋哦…… 忘记了当时我说了什么,只记得当时的心情,有质疑,有慌张却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深深的感激。那以后,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始终带领着我,勇敢地在众人面前演讲,勇敢地参加演出,尽管第一次登台我抖到不行,然而,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意识到自己该寻找什么。
看着电视,羡慕那里面人们的风光卓越。从而也知道了,他们的职业有一个总体的名称,叫做传媒。听说,在我一直向往的杭州,有一所专业培养传媒精英的学校,她就叫浙江传媒学院。这个简单却深刻的名字,引导着我走完初中,高中。
“北有北广,南有浙传。”这两句话是所有传媒学生的口头禅,无数人为了能够进入这两所学校之一默默地努力着、拼搏着。作为这些学生中的一员,我也为我心中的彼岸——浙传付出着。开始练习标准的普通话,开始练习绕口令,每天清晨站在室外大声地朗诵,晚自习后回家还要拉大提琴练习才艺。人们都说,传媒院校是个精英辈出的地方,所以我不敢懈怠。终于,到了2010年的2月,到了艺考的时间,风雪中,指尖冻得冰凉,心却激动的火热。一步步冲击联考,校考。一路上的悲喜疲惫,我想,现在每位经历过的艺考生回忆起来都是一种难忘的激动与感慨。
还记得,在考场上结识一个女孩,面试结束出场后,她和我拥抱着说:“我们浙传见!”我的心震了一下,浙传,如此亲切又熟悉的名字,我是多么的期待又多么的向往,我的大学真的会去那里么? 艺考结束回家疯狂的补习文化课,高考填报志愿时志愿表上只填了浙江传媒学院这一所学校,与浙传的缘便从这里结下。网上公布结果,得知自己被录取,我激动的彻夜难眠。浙传录取名单里,真的有了我的名字。我即将在那里度过我的四年青春时光,我即将在那里,旋转于传媒这方梦想的舞台。
2010年,我从遥远的冰城哈尔滨来到杭州,成为一名属于浙传的准大学生。将在这里开启我的新生活。通过多年的认识和艺考的磨砺,我也懂得了身为一名传媒工作者的重任,需要肩负着严谨与责任。小时所看到的风光只是表面的一面,工作者们在幕后付出的辛勤劳动却有很少人知道。从今天起,我要在浙传这片沃土上汲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的做好一切,为了心中的梦,为了传媒这一神圣的事业。
从没离开过家的我,离开了父母亲人,独自来到浙传。心中有着对家人深深的不舍,却也对新生活充满期望。杭州有着完全不同于家乡的美,要说家乡的冬雪让我难忘,异乡宁静的景致却也犹如仙境般深深陶醉了我。从来到杭州到融身杭州,这是她的美让我的心找到了归宿。
苏堤春晓,萌芽了我的青春记忆;断桥残雪,忆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平湖秋月,倒映了我的漫步身影;南屏晚钟,敲醒了我心中梦的长眠。来到杭州,来到浙传。这不再是梦境,而是真实的一切。
杭州是一个梦,因为她太过静逸,人们都不愿打搅这份朦胧的美好。许多人都在这里留下诗词歌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犹记得这两句朗朗上口的古诗,体现着诗人对杭州的无比喜爱和思念。然而,今天的我要说:杭州忆,最忆是浙传。艺术楼中觅灵感,音乐室里创希望。今日待遨游……(文/影视艺术学院10级音乐编辑 朱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