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可以说是近期最让我期待的国产片了,当然原因有它独特的方圆画幅的转换,也有豪华的导演演员阵容,以及前期多方面大声势宣传的加持等等。总之,我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电影院的。但是没想到,开场之后,电影就让我的心静了下来。
或许是因为静谧,祥和的圆形画面,透露着浓厚的中国本土农村文化特色。电影成功的在最短时间内将观众带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圆形的小画面,仿佛是小乡村的小世界,而我们呢,是来自另一个大世界的看客,透过这样的视角,好似窥视一般,静静看着这个小世界里到底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电影剧情真的太简单:乡下妇女李雪莲,为了让丈夫在单位多分一套房子,和丈夫秦玉河假离婚,但是“离婚”之后,就遭到了丈夫的背叛,秦玉河和别的女人过上了小日子,假离婚成了真离婚。不仅如此,他还戳穿了她婚前就不是处女的事情,并明确告诉她:你就是现代潘金莲。就因为这一句话,李雪莲被彻底激怒,她开始为了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打官司,一打就是十几年。
是的,电影主线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为自己讨公道,也许很多人都会拿李雪莲对比冯小刚导演作品中的另一经典形象——秋菊。但不得不说,这两个电影是很有很大不同的。
秋菊从头到尾只死死盯住村长一人,而我们的李雪莲,则是按照中国行政级别,一层层的告上去,她盯住的是整个官场的官吏们,电影也不能告诉我们,在她眼中告状有没有尽头。
我认为,就这一点来说,是冯小刚导演的极大进步,是他执导电影更多年头之后,积攒的底气以及他作为一个导演本身的追求所致,才有了这部电影的诞生。不是很恰当的讲,这是《秋菊打官司》的升级版。
我前面提到这个电影的剧情简单,可你觉得用一句一个女人为自己讨公道来概括,合适吗?也许没看过电影的人,看到这句话,会心生很多种猜测。这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看似极其简单的一件事,可越想解释越解释不清,最后或许越说越糊涂,像电影情节一样,就陷入了莫名其妙的死循环中。电影的精彩正在于此,在简单的剧情上,有更加精彩的节外生枝。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只有李雪莲一个主要女性角色,而男性角色确有许多。她在电影中起到了串起整个故事的作用,而真正推动电影发展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男人们。李雪莲为了什么告状一告就是十几年?她在男人的世界里奔走了十几年,作为一个正常人,她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在法律上不占理,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这场告状不会有结果,可是她又凭什么坚持下来,抛家舍业一告就是十几年?她想得到的不就是男性世界的认可和肯定吗!
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妇女,同时还颇有几分姿色。在她心中女人的贞操大于一切,所以丈夫的一句话确实触碰到了她的底线。她还有顽固和执着,为了得到一个她不是潘金莲的证明,在男人的世界里周旋,最终也没能抽身解脱。她何尝不知道前路茫茫无望,可她就是执着的等待这条路上有没有人替她说话,和她一路同行。
很多人喜欢将电影中的男性角色看成官员,可我更愿意把他们当成普通男人一样审视。因为尽管他们不能按照条纹法规,给李秀莲一个想要的答案,可作为男人,只要他们能同情一下面前这个女人,或许我们想,李秀莲就不会一直告到北京,告到前夫都去世。
李秀莲所到之处的官员,她没有不告的,而这些人又做错了什么,她真的有充足的理由告他们吗?我认为她在心中想告他们的不能说的原因是,这是一群和秦玉河一样的男人,他们都不承认我李雪莲不是潘金莲!
前夫的去世给了她巨大的打击,那一刻她觉得生活仿佛被抽空了,没有了意义,想想自己这么多年四处告状是为了什么?她想让前夫说出她不是潘金莲。而现在呢,也许到她前夫去世的时候已经不记得,或者不觉得,李雪莲是潘金莲了,这些都未可知。只是想到这,她就可以有理由选择自杀了。
可是你又能说她四处告状有错吗?没有人做了错事,所有人还都在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就是这样,在方圆天地之间,上演了一出闹剧。
这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不清的故事,最简单却又最复杂,它像一个小水滴,折射出来的是千面的世界,不止方圆。
文章作者:16广电3班 李航瑶 编辑者:黄田心 王楠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