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在浙江传媒学院艺术楼小剧场,创办于2000年、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以来由优秀艺术人才自主创办的一家民营艺术团体——金永玲歌剧院,与我们共同回味了一场红色经典——《江姐》。
歌剧未开始时,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省政协团委、浙江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金秀玲老师身穿红色大衣,举止优雅,首先开场致辞,她详细地讲述了歌剧的产生、中国歌剧的发展等等,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歌剧《江姐》根据小说《红岩》改编,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而此次上演的则是经过重新改编的,金老师也提到,缩短了原歌剧时间,但保留其经典部分,并加入了很多舞蹈,增加了其可看性。而舞台上T字形转台始终充当着整个故事的背景,就如金老师所讲,它有时可以是码头,有时可以是牢狱,根据所需要的场景可以呈现不同的效果,给观众以联想。

全剧共有六场。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离别山城,奔赴川北,到华蓥山,却得知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牺牲噩耗,化悲痛为力量,接过枪,在川北率领游击队展开了武装斗争。
歌剧以码头嘈杂的叫卖声开始切入,拉纤绳的纤夫们震耳欲聋的喊声也激荡着观众的心。一段嘹亮的音乐响起,江姐一袭白色大衣出场,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但其眉间的坚毅还是隐藏不住。在演唱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通俗,也让江姐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

在第二场,当江姐得知丈夫被杀害后,音乐瞬间变得沉重,全场气氛一下子僵持了,所有人都屏息着,所有观众的心都随着她的一举一动而跳动。最终落下悲愤的哀叹,现场观众有人擦了擦眼角,但当在看到她又鼓起斗志时,眼神也随之闪烁起来,为她的精神所折服。然而在第三场中加入了一些新时代语言特色,比如令人忍俊不禁的“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更有前段时间很流行的叶良辰语录“我有一百种方法可以让你死”,这些幽默讽刺性的台词不仅符合说话者——国民党腐败干事,而且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若论起对唱,第四场中,江姐、甫志高、蓝洪顺的三人对唱可谓精彩,它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使得人物性格鲜明。并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突显出氛围的紧迫,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效果,如同进入了当时的场景。

由于甫志高的出卖,使得江姐等若干人入狱。一行人身着严刑拷打后破烂的衣服,脚链在地面上划过“哧啦哧啦”的响声,甚为悲壮。然而江姐即便面对种种酷刑,也毫不退缩,蓝色旗袍,大红毛衣,她时刻保持着从容的姿态,严词痛斥敌人。当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身处狱中,仍不忘祖国,拿出丈夫遗物——一面红旗,与难友们一起绣起了五星红旗,共庆祖国。在这里,剧中加入舞蹈,金老师也特别强调,此举是将其内涵延伸,不仅仅是牢里的人绣红旗,更是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与期待。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当阵阵春雷响起后,和着凄凉悲壮的音乐,江姐毅然走向了刑台。霎时,朵朵红梅盛开在舞台中央,一曲《红梅赞》响起,昭示着江姐铁骨冰心的品质与纯洁坚贞的气节。
在歌剧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江姐的扮演者杨燕平老师,她告诉记者,江姐这个角色自己不知已经演过多少场了,而每一场她都在努力去抓住江姐的那种精气神,从内心去散发她身上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当采访金永玲老师时,问及为什么当年她会在歌剧院初创办时,就斥巨资投入重新演绎这部歌剧。她则说首先自己比较擅长歌剧,第二,主旋律的东西我们现在是缺失的,所以这些年她们一直在坚持,至今已演绎超过700多场。

文章作者:杨文杰 图片作者:周袁俊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