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专业不是桎梏

发布时间:2016-04-19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几个月后便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大部分毕业生在怀念母校之外,更担心走出校园之后该何去何从。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不少人会埋怨当初报考的专业让自己不能与现在的形势接轨或与自己想投身的职业不对口,似乎四年前所做的决定成了人生中的一道枷锁,将他们牢牢拴住,令他们无法飞向自己梦想的天空。但事实上,大学所选的专业并不是通向未来的独木桥。


专业不等于就业

  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的就业就要与现在的专业吻合,否则大学就是白学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妮娅博士的调查报告显示,56.47%的大学生认为未来就业岗位应与本专业相关,而7.06%的学生将他们的就业预期严格限制在本专业。
  然而,当下的就业形势下,应届大学生很有可能“被就业”。这里的被就业,不是指在当今高校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已就业的假就业,而是指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学生由于被所学专业束缚,无奈下选择了无聊繁冗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也有一部分人跳出了自己的圈子,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
  从普通的土木工程师到微电影制作人,再到坐拥影视公司的传媒新锐,叫兽易小星——易振兴一步步走到今天,而支持他的并不是当初学了四年的专业。2011年以前,“叫兽易小星”是网名,对公,他还是易振兴,一位有着5年从业经验的土木工程师,年纪轻轻便当时已是总监,还考下了非常难考的工程师资格。但私下里,他是一个为人有趣,凭着自制的恶搞视频在网上走红的视频博主。
  2011年,一个成为北漂导演的机会摆在他面前。27岁的叫兽这样劝自己:再过几年就30了,人过30再想去做一些事就来不及了。与此同时,他也找好了各种后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又考了个证,想万一做不成导演,还可以回去或者留在北京做个工程师,哈哈!反正这件事不是盲目冲动,各方面利弊都分析清楚了,我这人性格比较踏实。”自此,希望做个正经导演的易小星在家人的反对中,辞职从长沙来北京创业,与来自土豆的范钧、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视公司万合天宜。
  叫兽说过:“我总觉得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所以还在梦着,努力着。”自2012年起,万合天宜确立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其出品制作的迷你剧《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点击量破20亿。叫兽成功地挣脱了专业的“枷锁”,从一个土木工程师变成了知名导演和自媒体人。

专业并非无用

  有人曾经在网上“吐槽”说:“学数学有什么用,难道上街买菜还要用函数吗?”不少被数学折磨到崩溃的网友纷纷点赞。不过,买菜确实不一定要用到函数,但数学培养的是思维方式,是让人的理性思维更具逻辑性,专业知识也不是牢笼,而更像是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垫脚石”。
  张艺谋在成为导演之前,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摄像。入学之后,他显露出了在摄像方面与他人不同的才能。1984年,张艺谋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并以其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设计获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此后,张艺谋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又因其与众不同的摄制思维而逐渐走向了导演之路。没有在摄像专业学习中打下夯实基础,张艺谋就不会形成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成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
  原田翔太19岁时,从上智大学文学部德语专业退学,但他发挥外语专长,以翻译创业,经营了三家公司,并成为早稻田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而后,他通过构筑网站服务,在22岁时成为了个人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的网络营销界奇才。在急速变换的网站事业领域,他为街边无名小店以及知名企业提供网络顾问服务,不断刷新业界纪录,成为了拥有国内顶级销售业绩的“持续营销”实战型网络营销家。迄今为止,他已经为5000人提供了独立帮助。
  无独有偶,因外语获益的成功例子还有一位——马云就是凭借自己优秀的英语专业成绩,得到去美国交流的机会,由此接触到了网络方面的知识,就此点燃了中国电商的引爆点。
  在变换速度极快的当下,学生们选择专业也要有前瞻意识。在某些领域,即使大学生选择了当时的热门专业,但经过四年的发展,这部分市场可能将近饱和。所以,不要把专业看作是成功的充要条件,专业是在就业竞争中的一个筹码,是未来事业的一块垫脚石,而更重要的是,是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培养个人能力和积极发现机遇。

专业和就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年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仅占26.83%。在有跳槽经历的被访者中,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跳槽的人约占60%,由于其他原因跳槽的约占40%。这说明专业不对口有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延续性。 
  面对饱和的人才市场,大学生应理性地面对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差距。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需要慎重考虑。一方面,现代社会需要通识性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各项事业将更加专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技之长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人才将走向前台,更受就业市场的欢迎。
  不管是哪种情况,专业都不会是囚住人才的牢笼。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的理查德 • 莱文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无论是想让你的专业成为你就业的敲门砖还是垫脚石,从现在开始,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与实践上,努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