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观《记忆中的玛尼》有感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一部治愈的片子真的能让人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给人带来暖暖的感觉,一直在心口回荡,一圈圈蔓延开来。

在经历了宫崎骏、高畑勋两位巨匠同年发片的热闹之后,吉卜力2014年度的最新作品选择由米林宏昌来接棒。凭借《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获得观众首肯的米林宏昌是吉卜力着力培育的新人导演,曾为宫崎骏的多部作品做过原画师,有着与吉卜力高度契合的创作理念,也有着微妙却显现的个人风格。

即便在思想深度上远远不及吉卜力的上一部作品《辉夜姬物语》,然而《回忆中的玛妮》在我心里依旧是一部远超如今剧场版动画平均水准,无可挑剔的少女系治愈物语。要知道,毕竟高畑勋的从艺工龄可是比米林宏昌的年纪都要大。作品其实可以被看作是监督本人在某一阶段的人生吧,什么样的年纪讲什么样的故事。这位年轻的监督从画面和配乐风格上都延续了《借东西的小人》的清新幽婉风格,民谣风格的主题曲《FineOnTheOutside》很好地吟诵了属于半熟少女的玲珑心。当身边三十岁光景自诩崇拜了吉卜力半辈子却对《回忆中的玛妮》失望透顶的熟男观众对新生代监督抱怨不迭时,我只好说,没错,这次确实更多是为女孩服务了。

故事改编自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琼安•G•罗宾逊创作于1967年的同名小说,依然是吉卜力的当家少女风。比较特别的是这一次的设置是双女主角,与最近红透日本的《冰雪奇缘》异曲同工,当然从内容到意向上完全是别无分店的日式风格。

从英国移植而来的少女童话嫁接到日本的国土上,制作委员会可谓煞费苦心。北海道的田园景色,熙攘喧闹的夏日庙会,提着灯笼的浴衣少女,无不可以嗅到一股子日本夏天的真实味道。影片的背景绘制参考了北海道最东边的城市钏路和根室,在网络上看到钏路湿原的图片,不禁感叹影片的神取景,眼前仿佛又见青涩敏感的少女把脚踩进湿地,亦步亦趋地走向梦幻中的洋馆,只为一份冥冥中预知的友谊。氤氲的湿气、太平洋吹来的微咸的风、以及少女渴望友情的羸弱身影简直要漫出荧幕。吉卜力的采风工作永远如此精细,无人能出其右。

与《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类似,米林宏昌透过英国儿童文学小说找到了又一个遥远的温柔乡。上一次是躲在地板下的拇指姑娘,她用晾衣夹扎起头发,有娇弱的身体和坚毅的表情,在花朵中弹跳,夜晚偷偷来借一块方糖。这一次是沼泽对岸的宅女,白天那里是废旧的老宅子,夜晚涨潮之时,灯光亮起,金发少女穿着睡衣划船来临。这种”秘密花园“式的隐喻设置,不由让人回忆起童年的共鸣:小时候意外发现的秘密通道、废弃厂房后面的小天地......那种”有一个地方只有我/(我们)知道“的秘密,夜晚在被窝中按耐不住的激动,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玛尼的童年并不幸福,大宅承载了她大部分的记忆,痛苦多于欢乐,然而她深深热爱着那里,热闹舞会的再现,旧时风光无限美好,这一切在于杏奈的相遇中再现,杏奈进入玛尼人生中短暂美好的场景中,而这些场景脆弱易碎,当杏奈逐渐意识到现实的丰满与可贵之后就越来越飘渺。

人们在圈内,我在圈外。杏奈说自己很便扭。明明想得到别人的夸奖,却憋着不愿抬头,明明赞美会让小脸蛋泛红,但硬硬的眼神总把人向外推。明明渴望爱像枯裂的嘴唇寻求甘露,但在爱面前总是怕泉水有毒,即使渴得只能用眼泪来湿濡,也只会咬紧嘴唇挨过。她善于怀疑,善于挑刺,善于奚落自己的不幸,善于自我悲悯。父母丢下了我,他们的死亡或许是故意的,她这样说。你这个大肥猪,她掩饰不住,恶毒地骂。阿姨也是为了钱才养我,她忿忿地怨恨。她躲在暗蔽,低着头,一切的源头都是不公与欺骗,一切。

心被融化的那一刻是突如其来的。玛妮给了杏奈极为专注的眼神,她只与她说话,金发盛了一勺太阳向杏奈的脸上撒去煦暖的感觉,软绵绵的身体突然间就扑向了杏奈,深深的拥抱像是要把杏奈塞回自己的身体,给她庇护。她不会话说到一半转头望向别人,她也不会把信任的微笑落在别处,那是一种永远都不会把爱遗忘或是遗落的爱,即使你讨厌你自己,我也要牵你的手,教你划船,教你舞蹈,带你融入喧闹的人多的场所,再带你逃离冲向只属于我们两人的私境。杏奈与玛妮是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永远不会为别人所知,永远只藏在深深的蓝色眼睛与淡淡的蓝色眼睛的互相的注目中。

玛妮是否活在现实里呢。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恋爱。是自己触摸自己,自己深搂自己,自己对自己笑,夸自己,说爱自己,说不会离开自己,闻自己头发的香味,问自己问题,向自己诉说心事,对自己许下承诺,自己站在自己身边,两个自己互相依靠,这么一场旷世纯爱。

“亲爱的杏奈,在所有认识的女孩子里,我最喜欢你。”少女之间的亲昵话语,唇边还残留果汁与曲奇的香甜,玛尼的金发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观影到此时,撇开不断冒出来的”这是百合嘛!“的邪念,差点还以为玛尼是杏奈的前世或精神分身,透过玛尼的嘴表达了对杏奈这个在普通人看来都不怎么普通、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子的肯定,“不管怎么样,都要喜欢自己。”祖孙之间完成了救赎,杏奈在这如梦似幻的经历与现实乡野生活结合中被温柔对待,渐渐解开心结。

直到在影片长行中的一刻,那精准的一刻,让人顿悟到这个金发女孩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是确实爱着杏奈的。存在与虚妄一界之隔,却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后者是逞强,是避世,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构建的美梦,却戴上冷漠的面罩,来冰冻外界的侵入。可存在,却是通彻的救赎。杏奈开始知道,爱着我的人,是确实存在的。

过往的离别让杏奈封闭自己,她抱怨自己被遗弃,如果爱我怎么舍得丢下我,被丢下的我是该被埋在沙子底下呢,还是把掏空自己努力变得透明呢,无法释怀,无法站立,空荡荡地像是飘走了一般。而这次的离别,玛妮破开了窗户,她的金发被风拱得像一面遇难的旗帜,她拼命喊着,请原谅我。请原谅我丢下了你。有些离开是无能为力的,许多离别是不可避免的。我能请求的只有你的原谅。请原谅我。湿地又长潮了,厚厚的眼泪淹没了膝盖。杏奈拼命回应着,我原谅你。因为其实我知道的,是个人都会被丢下,早晚的事。而即使被丢下了也要活下去,也要去释怀。

因为在我们俩都还在的时光里,自己还是被爱的,你是确确实实地爱着我的。哪怕只有你而已,哪怕你被困在了遗失的时光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被留在了现在,被屁股一踢滚着爬着前向未来,你对我那厚实的爱,都是不可磨灭的,是不会流于湿地的沙水里不见踪影的。你的爱是一定,一定会留在我的记忆里的。

整个电影给人感觉很纯净,从电影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那种纯粹感情世界里的即将发生的故事,电影用一种舒缓的节奏控制着故事的发展,让我们在慢慢的观赏中一点点酝酿我们的感情,在女主角的世界里,每一丝情感都非常细腻,细腻到我们不得不用心去感受,电影并没有急于想要给我们塑造故事,而是在感情不断的改变中自然而然的将故事插入,而这些故事在我们眼中是虚幻的,是主角臆想出来的,但就是在我们清醒的意识到角色存在精神分裂的状态下,她所牵引出来的感情却更为丰富,更为复杂。

当感觉让我们完全去选择相信的时候,我们才能跟着自己的心去走,宁愿选择去相信自己的感觉,也不愿意接受惨淡的现实,其中不乏影射到了我们很多人的内心,不是自己愿意蜷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只是这个世界让我们交流起来很困难,即便是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但仍然无法能够真正的将自己的真实所想表达出来,不自愿的参与其中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压抑的忍受,能够放空自己的心灵,只有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幻想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是大家的一个通病,而电影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么一点,通过一点点的小事情,就灵活鲜明的表现出来,足以证明导演对于素材把握的精准,还有对人物感情拿捏的切中要害,所以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在说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带给人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人们总是顾念对自己感情的表达,从而形成一种不愿意交流的毛病,把所有的思想都自我封闭起来,开始了一个人的生闷气,而别人又无法得知,仅凭猜测去获取他人的思想是永远不可能猜的准的,可是人们往往陷入让别人去猜测自己思想的误区,以为在乎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够猜的到自己在想什么,而猜不到自己想什么的人那一定就是不在乎自己的人的怪逻辑。

其实有时候我们一直被负面情绪所充斥着往往会迷失掉一些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但是你平均下心情回头望一眼已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只是自己一直不知道被爱着。

文章作者:顾家慧 图片作者:顾家慧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