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忆碎片》到《致命魔术》,从《盗梦空间》再到《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 诺兰以他形式诡谲的叙事手法和深藏艺术造诣的视觉风格创作出了众多令人匪夷所思,却又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的“烧脑大片”。
在诺兰的一些大受欢迎的影片里,都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精巧到让观者咋舌的结构。而在这部时长几近三个小时的影片中,独到的叙事结构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不同于普通非线性叙事的程式化美感,诺兰的作品具有某种几何形态的精妙美学。主人公库珀父女之间的感情贯穿影片始终。导演不惜用将近一个小时的篇幅在一个以星际为主题的电影中来铺垫父女二人的关系,这种大胆的做法在此前他的作品中非常罕见。在铺垫完成后,故事分为两个同时脉络同时进行:一是库珀漫长的星际旅行,二是女儿在地球上的苦苦等待。两股线索不停地在交叉碰撞,最终,库珀追机器人而到进入黑洞,女儿则烧掉哥哥的玉米田,折返回了老屋,五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交流,最终在那块手表上找到答案。库珀的感情喷薄而出,将对女儿爱的极为深刻的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本片的泪点和高潮。这样的设计需要导演对于故事脉络具有极为清醒的思考,对于故事细节极为细致的敏感,才能在最后的交汇碰撞处给予观者最强烈的快感。

在这个影片中,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词,恐怕就是“虫洞”了。不得不说,“硬”科幻作为本片的创新点之一,令电影主创们在科学依据上下足了功夫。基普·索恩作为本片的科学顾问,将《星际穿越》里涉及的科学细节都用严肃的理论基础作出解释,影片中的人物用大量的科学术语告诉现实中的观众: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是还没有实现而已。这样的“硬”科幻元素,或许使本片又变得更像恐怖片:因为大家根本不敢想象电影中匪夷所思的故事会在若干年后,真真切切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似乎有些令人毛骨悚然。
记得影片里有这样一段:曼恩博士问库珀说,为什么不用机器人而还是用人来进行开垦荒原这样的劳作?库珀摇摇头说不知道。曼恩笑道,因为人可以因为爱而爆发出无尽的力量。所以我想,这部影片的主题也许就是爱吧。因为对地球的爱,所以无论经历了什么,也想回来;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所以他不辞辛苦,宁愿搭上性命也要让女儿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爱没有维度。无论在哪,心在爱在,希望就在。
文章作者:14文编 周建宇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