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一样,我们也和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同。
好像总是喜欢捡一些评价不是很好的电影来写,可能这也反映了一点我的个人爱好?当然,我的态度绝对认真,绝对不是恶搞。那么,说说“情怀”吧,这个词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脑袋里蹦出的第一个词,而那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怀,连我自己也不说太清楚,大抵符合喜欢就是喜欢这样简单粗暴的道理。为了做足功课,我特意在网上搜了搜滕华涛的名字,孤陋寡闻如我,竟然发现,原来滕导的作品还真是有不少红的发紫的名作。不过,抛去这些不谈,等风来的开篇就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倪妮唇红齿白出场就是一出“名媛”餐厅怒斥主厨的戏份,就在众人都以为这个姑娘真是机智刻薄又有见识的时候,租车的一出场,真正的程羽蒙才出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的五分之四都是在尼泊尔拍摄,画风充满了异域风情和让人陶醉的气息。夕阳的余晖,纯净的笑容,亦或是金碧辉煌的寺庙,虔诚的信徒,仿佛尼泊尔的一切生来就要比别处的纯净自然,温柔无害。导演对于全景大远景的诸多运用,使得一幅幅美景长卷在观众面前展开,置身其中,真是应了那句“人在画中游。”在程羽蒙的人物刻画上,导演也多处运用了不同光线色调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变动和内心情绪,在遇到停电黑暗的光线之下,暗灰色调之下,描绘她内心的无助和恐惧;而受到尼泊尔民风淳朴的熏陶,又在内心散发出一种幸福感时,则选用了柔和的橙黄色调。通篇偏暖色系的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连风也带上了不一样的柔和质感。
羽蒙和王灿本是代表了社会的两个不同阶级,一个是为了愿望和生活努力打拼的小白领,一个是生来就衣食无忧家境富裕的富少爷,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欢喜冤家的戏码,有点出乎意料,又仿佛情理之中。矫情做作我实在反对,说白了,谁骨子里没点耍文艺的风流情趣,但为什么不能浪漫的“瞎想”?为什么不愿意给年轻的自己一个可以灿烂的机会?“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有了铃铛心就不会迷失方向,王灿的本意,大抵如此。
回归到滕华涛导演的身上,看到那句给他的评价“永远卖萌永远热泪盈眶”想来说的也不是夸张,可能以我现在的年纪,还不太能体会真正处于社会一个阶层摸爬滚打人的心酸,我不知道滕华涛导演究竟是否描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人们习惯于在一个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影子,电影可以被赋予很多意义,励志、人生、治愈……而等风来的意义来源于每个观众来自于内心的不同体会,搞笑也好,宽慰也罢,无非是给予心灵的一副汤药,药效有无全在人心。其实,人们不需要从电影里找到多少符合自己的影子,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无法预知的相遇别离,充满痛苦和欢愉,惟愿人们慢下脚步,惟愿能用心的做自己,多笑一笑,不忘初心,也许才真正是清风自来,吟咏成诗的美妙。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王禹丹 编辑者:谢薇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