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想找一本日本文艺电影看下,正好想起这部在文艺青年中口碑不错的片子。看名字一直以为是讲一个或两个日本年轻人艰难生存,互相依附的题材。然后,在没有看电影简介的情况下点开《迷失东京》,却发现是两个外国游客在日本的故事。
一个是因工作出差已经过气的电视明星,一个是跟随摄影师丈夫来日本的人妇,他们本没有一点共同点,不存在什么可能的交集处。但他们同为游客,同是身处这个不是故乡的陌生土地的外人,并且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失去激情的家庭生活。
鲍勃看起来是好丈夫,有儿有女,也有温柔的妻子每日打电话,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宽慰,互相说我爱你。夏洛特有开朗的丈夫,为了工作整日外出奔波,会带回别人送他的水晶香槟给妻子,临走时会互相拥吻。
但当鲍勃挂掉电话,当夏洛特送走忙碌的丈夫。大片大片的沉默和空白充斥了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寂寞席卷而来。夏洛特手握丈夫来不及和自己分享的香槟不知所措。鲍勃的妻子关心地毯的颜色多过关心他,不禁感慨:“他们爱我,但没有我他们也可以。”
片子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情节,叫人忍俊不禁——不懂日语的日语翻译,不知道如何使用的跑步机,说不灵清英文的妓女.....这些源于文化代沟的笑话,让鲍勃烦躁,烦躁而迷茫。
正如夏洛特去参观各种神社,看日本法师念经,看插花,看艺妓.......她觉得这些都很美丽,但她却不觉得有趣,甚至不知道“所谓何意”。
无论他国的风光人文多么迷人,你心中郁结,便始终是置身事外的过客,只能浅白的站在外围驻足观赏,然后转身离去。
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描述着两人这种做什么事仿佛都融入不了的感觉,一切都巨大陌生,光怪陆离,叫人窒息,无论他们身处什么地点什么风景,都是唯一的突兀,与周遭现实仿佛脱节般的疏离感突显无疑。甚至连深夜都无法入眠,只能在酒店的酒吧喝酒消磨时间。总结两字,便是:无聊。

“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
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寂寞。”
也正是有这样前提铺垫的两人,才会在挤满人的电梯中不经意的对视微笑,在一堆人聚会的时候目光忽然相撞,然后相识。这时,电影仿佛才从默剧中发声,回顾前面的种种,好似不曾有过。
必须要提醒的是,这绝不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浪漫爱情故事,没有活泼的女主,没有帅气的男主,只是两个内心寂寥而苍老的同类灵魂,相互依靠。
但当这两个苍老的灵魂在霓虹错落的东京街道执手狂奔,故事仿佛不那么无聊起来。
鲍勃说:“我正在计划一场越狱。我们要先逃出这个酒吧,然后是这个酒店、这个城市,最后逃出这个国家。你加入么?”
夏洛特说:“我加入。”
他们一起喝酒,K歌,看电视,参加聚会,去医院,吃料理......做一切原来觉得无味的事,却笑得很开心。原来,不是因为那些事情原来有多无聊,而是因为原来你是一个人,而有人陪你一起做这些无聊的事,就不叫无聊了。
看到他们在大床上抵足而眠,却没有相拥,我以为这是友情。当鲍勃坐在离去的车上看到人群中夏洛特的背影,没有多想便下车去追,然后两人在东京街头相拥相吻,告别,转身,离去。我知道,爱情终究是发生了,但这爱情并没有让两个迷失的人找到不迷失的办法,所以他们同床共眠而不耳鬓厮磨,头靠肩膀而不说出告白。
三天两夜,一段不无聊的回忆。然后,就让城市继续喧嚣,生活依旧,迷失的人继续寻找。
夏洛特:“我们以后不要来这儿了,因为再不会像这次这么开心了。”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傅心予 编辑者:李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