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花样年华》影评

发布时间:2016-11-10

来源单位: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看完电影,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台词就是“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影片中苏丽珍听完这句话便急匆匆地赶往周慕云住处,却意外地发现人去楼空。电影进行到这里,苏和观众都已明白:无论船票是否多一张,周都不会带她走。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源于周的复仇计划,而那句询问正是计划的最后一步,目的是将她彻底抛弃。

《花样年华》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婚外恋故事,它是被另一个婚外恋所成全的、带有复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周慕云的眼神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忧郁、多情、纠结、得逞等等各种情绪梁朝伟都处理得非常巧妙。眼神不会出卖人,所以不管周慕云一开始是怀着多大的恨意接触苏丽珍的,最后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他爱上了这个女人,义无反顾。但是这感情却成为了他心底的秘密,也是只能告诉树洞的秘密。

除了梁朝伟的眼神,张曼玉的旗袍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可以说,旗袍是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所有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这种传统服装象征的是高贵与典雅。而苏丽珍更换的27身旗袍不仅赚足了眼球,更是暗含多重象征意义。影片中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反复强调:“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她一直在重复这句话,表明她对先生的出轨行为是不屑不齿的,她骨子里的高傲不允许自己像先生一样出轨。而旗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苏丽珍一直穿着旗袍,就表明她一直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桎梏去追寻自己的爱情。理性的克制,道德的约束,使她不得不不断地压制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是情感是压制不住的,它只会越来越炽热。所以当周慕云问出那“要不要一起走”的话时,她才会毫不犹豫地奔向2046。

周慕云、苏丽珍,一个有妇之夫,一个有夫之妇,在昏暗的街头、躲雨的屋檐、狭小的咖啡馆一次又一次地表演两人的妻子和丈夫,却终究没有摆脱角色。其实,导演在影片的开头就预示了两人的结局:“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两人就像相向进站的列车,注定相遇,也注定分开。

电影结尾处的旁白很耐人寻味:“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到。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够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其实那“积着灰尘的玻璃”和那双绣花拖鞋一样,因为两人的含蓄、懦弱和克制,终究是有缘无分的宿命、似水年华的遗憾。

影片在香港开始,在新加坡转折,在吴哥窟结束,他们相遇暧昧在一个地方,错过后求证在一个地方,缅怀又在另一个地方。但是,不论场景如何转变,花样年华远去了——“那个时代都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写这篇影评时特意找来吴雨霏的《吴哥窟》听,歌中唱道“身份远,记忆深,浮尘滴进觉悟寺,雾里看花没有发生任何事。”周慕云与苏丽珍真的没有发生任何事吗?那么庸生是谁的孩子?这些疑问,这段感情,将永远被搁置在黑暗的山洞石窟里头,无法求解,无法求救,或许只有幽暗的晚空记得。

文章作者:刘菲 编辑者:黄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