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寻访孔子故乡 探寻儒家礼仪——孔子礼仪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2-08-27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儿时的我们大抵都学过《论语》,从“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到“礼之用,和为贵”。朗朗上口的句子已经成为我们语文课上的回忆,而现在,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已经被高速、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取代。针对这一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影艺学院“论孔礼社会实践摄制组”于8月9号赴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拍摄,以为发扬孔子文化,带动大学生对于孔子礼仪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组成员在曲阜进行了为期5天的拍摄,主要寻访了曲阜师范大学、孔庙孔林孔府、曲阜孔子文化建设办公室等地,并且深入曲阜日常生活,采访曲阜当地人关于对孔子礼仪的理解,充分了解到了文化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了解到孔子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探访曲阜城市文化
  7月9日,小组一行人正式踏上去往孔子故乡曲阜这座古老城市的旅途。这座冠以“孔孟之乡”、“东方耶路撒冷”的城市位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最早对于曲阜的记载便可以追溯到《礼记》中这段话。由此便可以看出,曲阜的历史和厚重。
  初来曲阜的我们便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感深深吸引了。这里,安静又祥和,展示着一座古都特有的安定与祥和。这里,三皇肇启,五帝龙兴,文采郁郁,礼乐之都,继承发扬,薪火相传。这里,文化特有的魅力渗透进一房一瓦、每一条街道,这里的人们过着与大都市完全不同的安定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中的这句话便很好解释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清晨,在朝阳中醒来的城市在孔庙的袅袅香火中,展示着它朝代更迭时光交错中的不变沉稳与安定,人们未曾在车水马龙中迷失自己,反而将一片车水马龙感染了淳朴、平和的魅力。傍晚,当夕阳余晖落下,载客的人力三轮车摇着铃铛穿越古城门,三轮车夫笑着,带着满足和安逸踏上回家的小路,人们两两三三摇着蒲扇坐在几百年的古树下享受着夏夜的闲适,知了的叫声穿过夏夜的凉风穿过瓦房。我们也沉浸在这古都特有的魅力之中,连行走和拍摄都变得安稳且安定。
  10日早上,小组成员正式开始了拍摄和采访。
  儒家文化对于曲阜城市的影响便是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在曲阜,与孔子有关的景点几乎随处可见。这里,从花甲老人到天真的孩童都能讲出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我们在街头遇见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这位母亲说,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会给他讲关于孔子的故事,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他成为优秀的人。小孩子还当着我们的面背出了《论语》中的句子。
  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孔子的礼仪文化早已经慢慢渗透到行为和思想中去,不需要特别的学习,在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便理解领悟了。这于孔子礼仪文化中的“仁”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孔子要求人们不要一味注重形式,而是关注内心和精神的实质,用“仁”的思想改造人们对于礼制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提倡遵守修己从而达到对于礼仪的遵守和传承。由此,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礼仪的要求并不是要刻意学习死板规范和要求的。往往,环境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印象是重要而且深刻的,这种潜移默化是人心中自然而然散发出的观念。这种礼仪的观念,不仅仅可以改造自身,更可以带动他人达到提升自身修养的目的。曲阜这座城市中的人便是很好的例证。
  下午,我们前往曲阜孔子文化办公室。从曲阜孔子文化办公室也了解到,曲阜为了宣传孔子的文化于1989年专门设立了“孔子文化节”,并且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负责人员告诉我们,孔子文化节期间,邀请驻华使节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参加,举办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世界华商论坛”等经科贸合作洽谈活动;开展孔子家乡修学游、寻根朝敬游、孔庙拜师游等专项旅游活动;曲阜各界人士代表、学生代表、孔子后裔、外宾、海外侨胞分批祭拜孔子活动;举办专场文艺晚会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丰富,异彩纷呈。每届活动期间,都将于9月26日举行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开幕式;9月28日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孔子诞辰纪念集会,进行别开生面的祭孔活动,以发思古之幽情,实现敬仰、怀念先师孔子之夙愿。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于孔子文化的重视也是曲阜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方面。
  一天的采访结束后,不难总结出,在进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时,采用刻板学习和灌输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采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举办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并形成一种特定的道德规范,在心中建立关于礼仪的文化标尺,慢慢地便能按照道德和标尺规范自己的行为。举个例子来说,在食堂排队时,如果大多数人都在排队,有少数不排队的同学出现,其他同学能加以谴责和制止,这便是道德规范和礼仪所发生的作用。
  我们在曲阜真正了解到了文化对于城市风格和城市生活的影响,在短短的五天中,我们也品味了一次古文化带来的魅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探访曲阜师范大学
  7月12日和13日,实践小组走进了曲阜师范大学这座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校训的师范类专业大学。建校56年来,曲阜师范大学以“扎根孔孟桑梓之地,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为优势,坚持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学风。初进校园,我们便感受到了与传媒学院活泼、奔放、提倡个性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学术氛围。这里的学生,无论是匆匆行走在林荫路上,还是端坐在自习室中,都有一种特殊的安静与庄重。或许是日后将成为三尺讲台的主人的影响,他们大多十分严谨,在我们的采访中也略显拘谨。
  学校门口的高大孔子像似乎也告诉我们,这里受到儒家为师之道的影响,尊师重道是学校的传统氛围。在同学们口中,我们也了解到,学校对于宣传孔子儒家文化十分重视,有不少社团是以研究孔子文化为主题的。并且,学校还会举办孔子文化周,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论语朗诵、话剧表演、有关孔子的学术讲座等活动,以此来宣传儒家文化。
  我们有幸采访到历史系的杨教授,了解了她对于孔子礼仪的理解。杨教授告诉我们,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弘扬孔子的礼仪文化并没有过时,而应当秉承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文化加以改造和加工,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还了解到,学校内部发行了关于孔子文化的杂志,专门弘扬儒家文化。在专访时任《孔子文化》杂志的责任编辑孔主编时,他谈到了对于儒家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很高兴我们对于孔子文化的重视,并且希望有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儒家文化增进了解和理解,他相信,在现在的社会中,儒家文化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以礼仪为重的中国。并且,他也提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兴起也是儒家文化重新受到重视的很好例证。是的,在全世界都在重视中国文化时,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加有理由弘扬我们的传统,继承与发扬文化的魅力。
  在学校采访时,正直学校期末考试期间,学校的公园和小径处时常能见到拿着书本的学生。他们刻苦学习的样子也带给了我们颇多的感悟,一座大学,有着这样文化的熏陶,便从学生中散发出来一种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这种韵味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在学生心中的那个标尺。采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直在曲阜上学生活的学生,他们都表示,儒家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也说不出体现在哪里,或许就是平常一句礼貌用语、一个谦和的微笑。而对于外地的同学来说,来到曲阜,来到师范大学,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那么简单,还有着做人之道和为师之道。
  对于传媒学院的学生来说,因为从事的大多为传媒这一新兴行业,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和儒家文化,对于传媒人来说,便更能了解到职业操守和行业准则。诚信、谦逊等等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必要素养,创新、大胆等等也是我们以后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对于我们来说,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我们也永远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正如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一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礼之用,和为贵”——探访孔庙孔府
  7月14日,小组成员顶着酷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孔庙,开始了拍摄。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孔庙内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在这里,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地人本着一颗尊敬的心拜谒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来到孔庙,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孔庙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侔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长度依次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式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从孔庙走进,大多是松柏,这也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孔庙内,我们听着导游讲着孔子的故事,不尽感叹这位圣人的伟大之处。孔子所提倡的“礼”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和”。“礼只用,和为贵”也是他思想的体现,在孔庙中,当看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集合起来,为着孔子的文化而来,我们也不得不感叹道儒家文化的魅力。
  儒学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儒学的思想下发展至今。个人觉得儒学思想是和生活这样一门哲学相通的,二者是相互依伴的,更广泛地说,哲学甚至是包括了儒学的,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就像如今社会上好的坏的现象和思想都有,人们面对这些时候更多是以一颗仁心去对待的,整体还是积极向上的,很多东西并非一些法规可以去解决的,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思想、人的善心而去达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坚持“和”的思想,包容与善待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思想交融的今天,我们所要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
  五天的行程,对于我们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也就是这短短的五天,告诉了我们儒家文化的特有魅力。在烈日炎炎之下,我们留下的汗水不仅仅是辛苦的证明,也是成长的滋味。这也让我们有了一种使命感,我们了解到儒家文化,我们要让更多的大学生也了解儒家文化,因为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最后,请期待我们最后的影片,相信我们将以始终的热情和状态完成这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青春礼仪-论孔礼社会实践摄制组 韩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