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黄河综合治理(河南段)暑期调研队一行九人展开了第一天实践活动。我们在河南省电视台集合,由郑州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处长王志军老师带领我们驱车前往距市区17公里处的花园口黄河南段。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花园口水利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门正中的将军像和一尊铁牛像,据王志军介绍,将军像是为纪念明朝治水名将伏波的形象建造的,而这座铁牛名叫镇河铁犀,是古代劳动人民用纯铁打造的镇河之兽。在镇河铁犀后面,我们看到了黄河滩涂和远处的黄河公路大桥。白鸟在滩涂里飞翔,一些老农在树荫底下悠闲垂钓,大桥上车来车往。这时的黄河少了气势磅礴,少了奔腾涌流,多了一份闲适质朴,多了一份母亲的亲切和温暖。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扒口处遗址。通过碑文我们了解到,1938年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河承载了历史的血泪和重担,她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崎岖道路。
在参观完花园口景区之后,王志军带领我们来到了郑州市引黄灌溉工程管理处。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我们恰巧遇到了来此做社会实践的河海大学调研队伍。在会议室里,我们交换了彼此暑期实践的经验和感想,一起聆听了管理处副主任缪小娟老师关于黄河的灌溉历史及花园口灌溉工程的介绍。
在引黄灌溉工程管理科副科长李志军老师带领下,我们和河海大学的同学一起参观了花园口引黄闸、引黄提灌泵站、第一沉砂池、第二沉砂池、索须河等黄河灌溉工程。我们第一次看到沉砂池里清水和泥水中在一条河中却泾渭分明的景象,李老师解释这是密度的作用形成的,我们不禁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在经过的每一处灌溉工程点,我们都会看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保证了对黄河水情的监控和机器的正常运转。

最后在索须河我们与河海大学的同学们举旗合影后结束了一天的行程。队员们表示,在这次调研参观中,受益匪浅,不仅看到了黄河由黄变清的整个过程,也感受到了黄河治理和灌溉区工作人员辛苦工作的不易,大家都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保护黄河的队伍中来。( 黄河综合治理(河南段)暑期调研队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