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赢在“浙传第一声”

发布时间:2011-03-31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网杭州3月31日电(记者刘玉茹) “颂扬青春”朗诵艺术节暨第四届“浙传第一声”朗诵大赛总决赛颁奖晚会于今晚21:20在艺术楼小剧场内完美收官。校党委副书记王文科以及团委、党委宣传部、实验电视台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大赛。
  作为我校的金牌赛事,“浙传第一声”已经举办到了第四届,其间优秀的传媒人才层出不穷。朗诵锻炼能力,好诗净化心灵。本次比赛评委们将从专业角度出发对选手作品的内容、形象、音乐、舞台设置、现场人气等进行综合打分,从而评选出本届大赛的‘浙传第一声’得主。星光熠熠下,四位主持人宣布了本届大赛的规则,随后,比赛在一曲浪漫唯美、水袖翩跹的古典舞蹈《诀别诗》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赢在形式
  新颖是本次比赛的一大特色。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决赛场面,除了扎实朗诵功底外,许多选手还别具匠心的设计了多种媒体效果,在一系列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下,无论给评委还是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李佳瑶的《天上的草原》作品中,就充分利用了背景屏幕的放映作用,以一组组草原、牛羊、苍鹰的和谐画面迅速征服了观众,也为她情真意切的演讲增色不少。
  《浙传,你是春风第一枝》的朗诵作品贵在原创,除此之外,整支朗诵团队还采用了DV放映,艺考照片回放等形式再现了当年艺考的艰辛,并深深表达了对母校——浙广的一片感恩之情,赢得了颇多掌声。

赢在内容
  丰富、深刻是本届大赛的一抹亮色。内容上的独特,题材上的多样,使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今晚独一无二的绝唱。有戏文经典《青衣》,有平凡故事《天路》,有悲剧爱情《江山美人》,也有历史惨案《希尔斯堡》,有新闻时事《阿布的天空》,有农民心声《我的红颜泪》,有成长点滴《十八岁的畅想曲》,也有撰写北漂务工青年的《蚂蚁》,这不只是一场朗诵技闪动能的评判,也是当下大学生人文社会关怀的展现。
  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郑颖、何姗姗带来的《阿布的天空》是本届大赛中出现的不可多得的好题材,区别于其他选手的温情路线,在比赛一开始,郑颖就通过屏幕上的新闻图片冷静客观地介绍了现在中东地区硝烟弥漫的生活,接下来随着话筒一转,何姗姗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诉说了一个关于甘做“人体炸弹”的巴基斯坦男孩——阿布的故事。什么是真、善、美?当记者刻意问及时,没几个学生能正面答出,但是在朗诵者背出——“当人们善于执着的征战而不善于和解或理解,当争斗愈演愈烈、战火四处弥漫,当平静成为梦想、和平成为祈祷,当一个八岁男孩的梦想是成为一颗人体炸弹时,阿布的天空只能是血色的”时候,全场静寂无声。什么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一个人性不泯的人在听到冰冷的故事时泪流满面,心中酸痛。而就在那一刻,记者看到了无数双闪动的眼睛。

 

赢在表达
  专业的表达,高深的技巧无不是征服观众的有力武器。对于此次的“浙传第一声”比赛,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人才尽出,势在必得。刑天琦就是此次朗诵比赛中呼声最高的一位实力选手,精于变化的音乐,收放自如的朗诵,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一部古代言情小说《一如当初》仿佛在她的口中“活”了。

       1989年4月15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举行的利物浦队对阵诺丁汉森林队的比赛中,由于球场秩序混乱造成了严重的球迷踩踏伤亡事件,其中有96人丧生。吴浩然、刘畅的《希尔斯堡》朗诵围绕的就是这样一个话题。高亢的情绪,悲痛的心情,吴浩然难以掩饰地表达着对希尔斯堡惨案产生的震撼、悲恸之情。当声情并茂地朗诵伴随着《你永远不会孤独前行》结束时,全场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赢在风度
  丁喆、李楠的“绅士风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只是一个弯腰,也许只是一个“请”的动作,但往往总是被人所忽视。一场比赛下来,其中不乏男女的组合,但真正做到在比赛结束后很绅士的有请女士先行的男选手,恐怕只有他们两人。

      比赛赛的是什么,有人说这是一场诗的角逐,有人说这是一场声的较量,但无论何者都比不上一个大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文明风貌重要。毕竟学校开展“浙传第一声”选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加强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面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比赛落下帷幕,“浙传第一声”诞生,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刑天琦不负众望夺得冠军。(图/洪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