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杭州3月1日电(记者刘玉茹) 占座现象一直都是一个颇让人头疼的问题,而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却更是司空见惯。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使得图书馆长期以来成为了广大学生青睐的热门场所,然而有限的座位数量却不能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求,于是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自修室内的占座热情愈演愈烈。
学堂外浓厚的学习气氛本该是校领导和老师们所乐见的,然而随着“占座大军”的汹涌而来,自修室内竟出现了“座无虚席,人不过半”的怪现象。 一支笔,一把伞,一包纸巾,甚至一张便条,这种“未见其人,先见其物”的排场已俨然成为自修室内一道奇特的风景。可如此也就算了,最糟糕的莫过于东西一放就是七八天,人却极少出现,空空如也的座位愣是没人敢坐,只“可怜”那些后来者们也只能“望座兴叹”了!

那么,为什么校园占座问题会如此严重呢?
近日来,记者在采访了众多学生后,得出了以下几点原因:1、良好条件的吸引。图书馆自修室优越的学习环境不是其他场所可以相比的,因此它的炙手可热也在意料之中。2、跟风从众的无奈。人人都占座,我不占座就无座。在几次寻座失败后,迫于某种矛盾的心理作用,很多同学无奈的接受了抢先占座的“教训”。3、适应竞争的需要。中国很早就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警句,何况在当下这个争分夺秒的时代,“抢”“先”二字代表的是更多的机会。4、对潜规则的妥协。“先来后到”虽然是被中国人早就默认了的准则,但图书馆“先来后到”的占座行为却没有任何的规则支持,面对这种潜规则的存在,大部分的同学一致选择了默认,甚至同流,无反抗的妥协是加重占座现象严峻性的原因之一。5、恶性循环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占座不仅没有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反而使得可供利用的座椅越来越少,“一座难求”的形势加剧了占座现象的恶化,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在此问题愈见突出之际,我校图书馆自新学期开始,便积极采取了“一天一清”的举措,既理性承认了短期必要的占座行为,也有效遏制了长期浪费的占座,使得自修室资源被充分地共享利用,同学们公平学习的权益得到积极维护。除此之外,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献出了不少好点子,像扩建自修室、限制时间、一票一座等建议,都不失为抑制占座的好方法。
此次图书馆成果鲜明的整改措施得到了全校上下的高度评价,清理一新的自修室告别了“一座难求”却又“人不过半”的尴尬局面,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人人不占座,人人皆有座”的目标,靠的还是同学们自觉的集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图/尹海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