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浙江传媒学院校青协支教世纪路学校启动仪式在桐乡市世纪路学校举行。世纪路学校师生与校青协的同学们共同参加仪式并带来节目汇演。
由13级舞编班同学们带来的技巧组合表演率先登场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序幕,随后世纪路学校袁校长登台致辞。“今天是个暖阳天,很高兴攀上了传媒学院这门亲家,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们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大家的到来为我们学校增添了更多的青春和阳光,欢迎这种美好的活动!”袁校长向来自传媒学院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鼓励大家多和孩子们交朋友,一起成长进步。


校青志协会长李金同学代表青志协做了启动发言,她向世纪路学校的师生们简单介绍了校青协的基本情况和组织过的系列活动,希望孩子们可以和志愿者尽快熟悉起来,感受到大哥哥大姐姐们澎湃的热情和温暖。并寄语双方合作如春天般姹紫嫣红,最终结出繁硕果实。
紧接着的节目汇演环节很快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校青协的同学们带来了形式多样的表演。歌曲联唱、单口相声、萨克斯演奏获得了阵阵掌声。游戏环节则调动了全场的积极性,两轮的“借东西”游戏让大家逐渐消除了陌生感相处更为融洽。除此之外,世纪路小学的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舞蹈表演《摘葡萄》和《流动娃》,原创舞蹈《流动娃》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据了解,世纪路学校创立于2004年,现有9个年级共1200余名学生,这些孩子们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籍打工者子女。记者随即采访了《流动娃》的表演者们。
“我家在安徽。”“那个小胖子是云南的!”“我家四川的,现在上三年级,一年级时就来了。”“我是河南的,我爸爸妈妈都在桐乡上班……”打开了话匣子后,记者立刻被各种热情的叽叽喳喳所包围。这些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以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居多,他们跟着父母来到千里之外的异乡生活,都是一个个的“流动娃”。在被问到“喜欢这所学校吗?”的问题时,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喜欢!”而对于传媒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依然带着几分羞涩与期待。“我想学折纸……”“我想学跳舞,就很酷的那种。”一个男生指着远处舞编班的同学说道。
“世纪路学校会成为我们第四个正式挂牌的实践基地,以后每周二都会进行常规化的支教活动。我们与这些孩子们一样都是来自外地的新居民,但关爱就像头顶的阳光一样流动不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的到。”青志协成员张同学如是说。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刘渊 图片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张清直 编辑者:李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