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迎新季,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兵,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美好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终于迎来新一批踩钢索的人,新浙传人带着他们的梦想一路披荆斩棘,年轻的心灵波澜壮阔,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他们是了不起的新浙传人。
青出于蓝胜于蓝——我是有梦的新浙传人
定主题,写策划,著文章,头脑风暴,一改再改,这个校园里才刚刚开始报道就有人忙得不得了。拥有自己创意并主笔的一档手机APP栏目,来自2013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梁康华被同学戏谑道双重身份——策划和主编,而他对此却不已为然,这不过是梦想开始的又一步。
与青梅相识是偶然,更是必然
与青梅(一款校园资讯服务类APP)的相识不过是一场偶然,连梁康华自己也没想到还没来学校报道就能帮一档栏目做策划,谈及主笔这简直是梦一场。
梁康华作为新生在学校的贴吧看起来并不很是活跃,然而有心的他早就默默掌握了学校的若干信息,甚至连在桐乡校区认知率不怎么的高的青梅他都特意下载到了手机中。与青梅的结缘最开始来自于一个自曝活动,在这里自信的浙传新生们大胆展示自己的照片,梁康华正是这样个性的95后。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次简单的自曝,竟帮助了他与青梅的学姐学长们相识。
95后的个性大胆行事果断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其实张扬的背后蕴藏了无限的机遇。梁康华与青梅的相识是偶然,更是必然。
95后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潮流捕手(梁康华所负责的栏目)是我和小伙伴共同的心血,我是背后的人这让我幸福”,谈到自己负责的潮流捕手这一时尚栏目梁康华很是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两人小团队的合作让他学到了很多,简单的言语之中透露出无限的谦虚与感恩。
“当时,她在贴吧上寻找喜爱潮流关注时尚的同学,我自己平时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从初中就开始浏览时尚杂志,想着可能是志同道合的人就联系了她”。“后来通过聊天发现,我们都喜欢民谣这样的小清新歌曲,都热衷于关注当下的时尚潮流与元素,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就像俞敏洪遇到了,校园式的中国合伙人就这样开始了策划自己的一档时尚栏目。梁康华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栏目出品人名单中,但是他坦言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幕后的工作是他心里的高调。
和栏目共同成长
“我是那种有机会就会努力争取的人,学校里的小圈子我不怎么喜欢,后来认识了很多比我年龄大朋友,咖啡店老板,电台DJ,包括老师都跟我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梁康华正是通过这样广泛的结交各种类型的朋友学会了很多。“我之前是一个有点小气的人,高中的时候还因为跟同班的一个女生共同竞争班长把人家惹哭过,今天我有幸当选了班里的班副也很开心了”。
“目前我们的栏目是分工合作的,青梅那边要求我们要在10月份之前达到1200的订阅量,我们大概是从8月份下半个月开始运作的,到今天订阅量差不多要到500了,蛮开心的也挺有压力的”,“最开始的时候为了把我们的栏目办好,文章发表之前还要跟小伙伴互相检查下,在回复读者的评论的时候连一句话我们都要商量好半天,要小心翼翼的不要被人家看出我们之间存在分歧,还真是挺困难的,主要还是得相互谅解”。
做一个军训期间的抓拍活动,融合两个校区之间的信息,尽力推荐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把当下杂志的时尚元素和同学们的实际校园生活结合起来。谈到未来栏目要怎么发展完善时,梁康华很是自信,依稀之间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他的超级偶像lady gaga的影子。
浙传后浪推前浪,前浪拼在媒体上。浙江传媒从不乏奇迹的出现,这是一个造型工厂,更是一个造星工厂。从刚毕业没多久就红遍媒体的浙江卫视当家花旦依依,到十几年过去仍然岿然屹立在娱乐业呼风唤雨的龙丹妮。地才抑或天才,有梦的人总是在这里如鱼得水。
先锋通讯社桐乡 新闻部赵倩楠
身残志坚——我是打不倒的新浙传人
当双目各分光与暗,不能完整地看清楚这世界时;当双腿跌跌撞撞,不能肆意奔跑去拥抱朝阳时,不知你会有何感想?这些你未曾想象过的事,都发生在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3级新生冯吴俊的身上。
冯吴俊出生于浙江海盐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的她并不认为自己与他人有什么不同,如同一个正常的孩子一般健康快乐的成长。直到有许多小朋友对她指指点点,她才意识到自己是他人眼中的“异类”。
随着冯吴俊渐渐长大,当面嘲笑她的人也越来越少,身边的老师同学也对她友善可嘉,冯吴俊说,她最好的朋友现在已经陪伴她十二年之久了。有一次,冯吴俊被班上的男生当众戏弄,她心里很难过,偷偷躲在家里哭,但更多的确是一股子的不服气,为此,她甚至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鼓励自己要像史铁生和海伦凯勒一样坚强的面对生活,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班上排练舞蹈,很多女同学都去了,老师却没有选我,那时候我心里非常难过”冯吴俊说,她一直很羡慕那些能够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同学,也曾经抱怨过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后来想想,我悲伤得过一天是过,开心得过也是过,生活是我自己的,我何不对自己好点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提及过去的伤心事,冯吴俊依然笑颜如花。
高中时,冯吴俊开始了她的第一次住校生活。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冯吴俊很懂事,想尽办法为家里省钱,常常一餐只吃一个菜。为了证明自己能和别人一样优秀,冯吴俊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时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习,高一时,冯吴俊一直保持着班上前十的优异成绩。
在选择大学时,很多人都不赞同冯吴俊选择浙传,冯吴俊坚定的说:“尽管别人都说浙传是个帅哥美女聚集的地方,在这所学校我会有不少压力,但是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我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证明我不比别人差。”生活的不富裕、他人异样的眼光没有打垮这个坚强的女孩,她依旧满怀希望与梦想,她渴望在浙传学到许多传媒方面的知识,将来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帮助那些像她一样曾经遭受歧视的人。
冯吴俊的父母送冯吴俊来到浙传后,得知女儿的床铺在上铺,十分担心,希望她能与下铺的同学换床位,但冯吴俊不希望给他人带来困扰,坚持认为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这是我第二次爬上铺,第一次爬的时候还是高中,那时候很害怕,我们寝室长就一直在下面扶着我。”冯吴俊说,她现在依然害怕爬上铺,但她相信,在一次次的锻炼下,自己一定能克服内心的恐惧。
“有时候坚持自己的感觉,不在乎世人鄙夷或是惊讶的目光,用一首歌的时间,就能谱写出华丽的乐章,让世人为之惊叹。”冯吴俊曾经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道。这位身残志坚的小姑娘,用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的不屈来面对生活所带给她的欢乐与苦痛。既然选择远方,她便风雨兼程,谱写生命中最华美的乐章,她永远是打不倒的浙传人!
先锋通讯社桐乡 新闻部覃于烜
因为爱情——浙传,我们来了
“爱情和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用听不用说不用翻译,就能感受到它。”爱情与梦想并不矛盾,相反地,爱上一个正确的人,会使你在朝着梦想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位山东姑娘小沈(化名)身上,她是今年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新生。来到浙江传媒学院,一方面是她自己本身就对文学非常感兴趣,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她现在的男朋友小何(化名)在一年前向她提起了要报考浙传的想法,尽管当时,他们还只是普通朋友。
小沈与小何都是艺术生,他们虽同在一所高中,但却是在一家课外的学习培训机构相识的。小沈说,她原本是一个对高考很没有信心的人,而小何的术科和文化课成绩都领先于她不少,考术科时,因为小何的缘故,她也尝试着将浙传列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当时她报考了9所学校,很巧的是,浙传正是她参加面试的第一所。
紧张,是小沈唯一记得的当时的心情,因为经验的缺乏,她觉得自己表现不怎么好,上浙传,似是无望了。然而最终幸运之神眷顾了她,虽然9所学校她只通过两所,但其中一所就是——浙江传媒学院。更巧的是,小何报考了5所学校,也同样地被这两所学校选中。连小沈都忍不住感慨:“我们真的蛮有缘分的!”术科考完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文化课的学习中,尽管小沈还是很没有自信,但在小何的鼓励下,她选择为自己的青春,勇敢地拼一把!终于,命运之神也眷顾了她的他,他们一起考进了浙江传媒学院,为自己的青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谈及这一过程中的艰辛时,小沈说起一件令她十分感动的事,而这件事,也成为了他们感情路上的里程碑。那一天,小沈在济南完成了江苏师范大学的面试后,要连夜赶往临沂参加第二天的另一所学校的面试。买票时却被告知已经没有座位票了,为赶时间,她只好订了凌晨一点多的火车站票。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初春的夜晚,小沈独自一人在火车站,还要等好几个小时才能上车,当寒冷与孤独包围她时,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小何。当时也在济南参加学校面试的小何接到小沈的电话后,二话不说立马从宾馆赶到火车站陪她。由于没有买票,小何无法进入候车厅,他俩只好在售票厅,将考完试的课本撕开,一人一半,坐在地上。
这一晚,他们谈天说地,聊人生,聊理想。当小沈说到自己对于之后学校的填报很纠结时,小何帮他“算了一笔账”。他为她分析了考上浙传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成功的概率远大于别的学校。一番话下来,小沈终于坚定了自己考取浙传的决心,也因此对于小何的睿智和体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一晚,小何一直陪着小沈,直到她上了火车,他才回宾馆。如果说原来的他俩感情只是停留在“有好感”的阶段,那么经过这一件事,她对他就产生依赖之情了。“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小沈有些害羞地说道。

现在,小何就读于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杭州下沙校区。而小沈则来到了桐乡校区。虽然不在同一座城市,但是正如小沈的室友开玩笑说的:“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适当的距离,会让两人的感情只增不减。
爱情好比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爱人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相信在未来,一起追逐梦想,携手前进的他们还会克服重重关卡,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他们,因为爱情,因为青春,来到浙传。他们,是了不起的新浙传人!
先锋通讯社桐乡 新闻部王颖
柳暗花明又一村——浙传,我来了
185左右的个子,瘦长的身材,在其他新生都是由家长亲戚大包小包帮忙提着行李送过来的情况下,这个只背了个挎包独自一人过来报道的汉子格外抢眼。
王成旭,来自遥远的海南岛,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曾经在高一的时候参演过学校的话剧获了奖,自此与艺术结下不解的情缘。高一暑假在北京学习表演专业课程,成旭表示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实在是件开心的事情。但是他表示自己很不喜欢北京那个快节奏的城市,从而萌发了一种南方小镇的独特向往。而谈及对浙传的钟爱,他戏谑说,可谓是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之后的将近两年时间里,这个小伙又接触了播音的专业课程辅导,并深深爱上了传媒这个行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艺考中,他的播音专业课成绩位居海南省第一。也许是发挥失常,他没能通过浙传的艺术类专业课考试。大多数人会在失败后选择退却,而他则是换了个途径叩开了浙传的大门。
通过文化课上浙传,对于一个一直以来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艺术专业上的孩子来说,这简直是能称得上异想天开了。和朝霞同起,与晚霞相伴,他就是这样的早起晚归不畏辛劳的追逐的自己的浙传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高考成绩超过海南省一本线的优异成绩顺利被他喜欢的浙传所录取。在他的眼里,喜欢看书的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桐乡校区高大雄伟的图书馆让他甚是兴奋。与此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热情的学姐学长,也让他开心的表示自己真的选对了学校。说到未来,他十分自信,相信自己会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虽然是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有点可惜自己的艺术专业,但是他说自己未来会多在技术软件的学习上下工夫,在这个影视艺术类学校充分吸收其精华。他要拍自己的片子,在传媒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记者手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你想达到某一愿望时,一条道路行不通,可以换一条道路,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梦想的实现从来不仅仅只有一条道路。
先锋通讯社桐乡 新闻部张瑞宇
(策划:周方军 赵倩楠 文:赵倩楠 王颖 覃于烜 张瑞宇 图:张清直 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