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今年暑假,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有8支小分队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获得审批立项,各实践小分队所调研的主题各异,调研的内容与形式多样,而最终所取得的成果更是丰富多彩。
带着问题看社会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以调查研究社会现象这一核心中,有两支播音学院的实践小分队选择了英语方面的调研。其中一组的主题是,当下英语培训机构的短板调研,另外一组则是关于杭州公共场合英语使用规范调查问卷。
调研培训机构的团队由华尔街英语的真实“叫卖”下手,经历了一次实验性的亲身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大学生在培训机构的英语学习教学短板情况、机构的特色教学方法以及运营模式,并且针对前期的采访情况,来到大学城采访英语、国际贸易、对外汉语、英汉双播等相关师生,深入了解外语目前在大学的教学、学习状况。总结归纳师生对于英语教学的新型思路和建议。
这个小分队想借此次实践,考察当下中国社会的英语培训的市场需求现状、运营模式。探讨面对短板效应的英语培训,应该如何进行完善,给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虚假繁荣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可以为受培训者真正语言水平上的提高献出微薄之力。
除了英语之外呢,还有两组小分队也是带着问题看社会的,一个调研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另外一个进行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边缘化问题研究。
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是好长一段时间的热议话题,调查这个活动的小组于7月15号至1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第一天小队在指导老师杨老师的带领下,一行6人着装整齐,在汇合地点准时出发,前往蚂蚁山奶牛养殖场。在顺利到达奶牛场后,小队成员听从奶牛场负责人指挥,与饲养员积极互动,亲身观察奶牛生活成长环境及奶牛产奶全过程。并驱车前往奶制品生产厂,实地考察奶制品无菌生产全过程。
体验过后,小组成员与和平乳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奶制品的市场供应情况以及奶制品的安全生产过程。同时进行市场调查,在全市各大超市走访调研国内乳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同档国外乳品销售情况。通过拍照、录像的方式,现场采访与记录消费者真实的购买情况,及对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的了解。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了解的过程,该小组还在全市各大社区、学校进行乳制品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普及乳制品食品安全常识。走访了三所中学对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大家对乳制品安全问题的认知,也带着宣传走访了社区。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边缘化问题研究组别的同学,则是基于媒介视角下研究浙江省杭州市典型社区个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社区建设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某些城镇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可贵经验。然而,如果不是仅就某些城镇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而言,而是广泛地考察中国各地的城镇社区建设,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会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由单位制和当代社会生活脱域等因素影响,城市主要社会成员(职业群体)和城镇化发展中进入城市常住的“新市民”们的主要活动不在社区之中,城镇社区建设存在普遍性的边缘化问题。
这一组的同学在思路上十分明确,以浙江省杭州市某(或多个)社区为例, “从先进中找经验,从共性中找特点”——寻访具有优秀工作经验的社区,从与之同类社区的相关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找寻规律与不足。“自下而上”地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发扬我院传媒学子的风采、实现团队的社会价值——投入到帮助社区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队伍当中去,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义演等活动以成为居民和社区领导间的沟通桥梁。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积极调动社会上有效地宣传途径,将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反馈成新闻形式并且将该社区的先进工作经验宣传出去。使得其他社区在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时同样遇到的“边缘化问题”拥有可模仿的思路模式。
自7月1日以来,该小组就全心投入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所有成员对该社区的整体情况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切入性的设计问卷和访谈的具体目标人物。对有疑问的调查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访问,争取做到内容详实。
瞧着文化看发展
以文化课题为主的两组社会实践小组也早早的开始行动了。一小组本次的课题是“探究儒家文化对曲阜城市发展的影响”,另一组则是对“如皋长寿文化”展开课题研究。
7月6日晚上,来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探究儒家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八人小分队在曲阜集合完毕。为期四天,时间很紧,7月7日一早,便来到了孔庙门口,完成探访孔府孔庙孔林的任务,所谓的“三孔”,是曲阜的标志性景点。小组的导游孔导是孔子的后代,对三孔的了解非常透彻。不仅认识了不一样的孔子,也参观了曲阜新、老城区的建设,游览了论语碑苑,途径了大成桥以及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也从建筑方面看到曲阜正在努力的让传统与现代融合。第二站则是来到了孔子的出生地:尼山。拜访尼山后,小组成员兵分两路,一队人马到曲阜师范大学、曲阜银座购物广场分发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是为了调查儒家思想对曲阜发展的影响。另一队赶往曲阜史志办公室与另一位孔子的后人的孔雨辰主任进行交流。
不仅在调查中与孔家后代交流,小组成员们也在孔子研究院里与武汉大学展开了交流座谈会。在交谈过程中,孔勇老师和陈金海博士结合专业特色,对小组成员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同学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曲阜的发展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播出一份力。
素有“江苏历史文化古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美誉的江苏如皋,作为世界六大长寿城市之一,究竟是什么让当地的居民如此长寿,在这样长寿的背景下又为当地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是探究如皋长寿文化组别的同学们想要研究的方向。同样的,为了解“长寿之乡”——如皋的当地民众对于“长寿”的认识、城市生活环境对于长寿文化形成的体现、以及长寿文化对于如皋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等相关信息,小组成员制作了详尽的调查问卷,面向普通市民和政府机关人员发放,希望能够更全面、科学、准确的考量民众对长寿的认知。
负责采访的同学联系了如皋市老龄办郭主任,希望能够通过老龄办的帮助采访几位百岁老人,从实际情况来了解如皋的“长寿现象”及“长寿文化”。在郭主任的帮助下,采访了三位百岁老人:99岁高龄的周奶奶、102岁的黄奶奶和101岁的谢奶奶。采访中得知这些老人的生活习惯与常人相比并无大异,她们的生活大多朴实简单,并无需奢华的装帧美味的佳肴,似乎生活在如皋这一片舒适安逸环境优美的土地上就是最佳的养生法宝。另外,小组还通过电话预约,前往中国长寿研究会对刘会长进行了采访。也走访了如皋市老龄办与郭主任进行了交谈。通过刘会长和郭主任的介绍了解到如皋现当代“长寿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也得知如皋市政府在“长寿文化”所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
小组团队开通的新浪官方微博受到了热烈的回响和关注,还接受了如皋电视台的采访。
离开学校看未来
在上一组调研如皋长寿文化的同学,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媒体表示,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学校,将目光转向社会,更能够开拓眼界锻炼能力。的确,走出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认识社会更清晰的看见社会、解读社会更是我们大学生所要培养的一种发现的意识和发散的思维。现在是走出校园、迈向实践,那么曾经同样优秀的校友们,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师哥师姐们,又怎么样了呢?
“未来主打星”教学班是在浙江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由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组建的特色教学改革实验班。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具有较强专业传播素养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此教学班分别与2006年、2008年、2011年组建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未来主打星班。目前三届学员皆已走上工作岗位。优秀毕业生大部分都分布在全国各大媒体。
而此次暑期实践团体——则是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特色品牌班“挑战主打星”班的同学组成。班级成立于2009年11月,以“定期式选拔、梯队式培养、分层式教育、分类式指导、末位式淘汰”为理念,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的,以专业提升与知识拓展为重点,已逐步形成一个由导师团和学长团相结合的指导团队。而他们所要探究的正是——“寻访优秀校友,再续校友情怀”这一主题,看离开学校优秀的校友们,发展如何。
在实践中,该组将受访人定位在“未来主打星”班第一、二、三届的优秀毕业生,以及07、08、09级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挑战主打星”班优秀毕业生。对于在杭州工作的毕业生,采取了面对面访谈的采访方式。而对于正在我国其他地区工作的优秀校友,则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的方式完成了访谈工作。
小组成员表示在访谈中,师哥师姐们很积极配合工作,他们也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并汲取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访谈的最后,师哥师姐们都通过自己在工作单位的特定媒体形式,表达了对母校35周岁生日表达了深深的祝福。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同学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得非常认真,通过活动增进了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友谊,提升了大家团结一致的默契程度,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的力量所在。不仅通过实际的调查体验,增强了同学们的认知,也丰富了我们大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锻炼了实际操作的本领。(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