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文学院优秀毕业生系列专访之——2012级戏文2班沈欣妍

发布时间:2016-05-18

来源单位:文学院

平日低调为人,专心向学,她是获过国家奖学金的学霸;接受采访时从容不迫,尽显才智,她是原创作品屡得佳绩的才女;为人亲和可爱,真诚大方,她就是12级戏文2班沈欣妍。不久以后,她将以南京大学研究生的身份阔别母校,投入到新的学习创作中去。此时此刻,对于考研、对于创作,她又有什么经验要分享的呢?

谈起考研的经验,“对我来说,比起复习时间的长度,效率与质量更重要。”沈欣妍是在大三开始复习英语与政治,专业课大四才正式开始准备。由于不是跨专业考研,她着重强调了平时的积累与学习,“考场上的题目几乎没有正式复习时准备过的,都是靠平日的积累。”
考研复习阶段,沈欣妍说她每天早晨七点不用闹钟就能起床。不焦躁,不懒散,正是坚决的心态与稳健的状态让她在考场上有了最大的筹码,加上老师们的关心与指导,同学战友们的鼓励,学校研修室良好的学习气氛,她终能在残酷的考研中取得胜利。
沈欣妍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当代社会,比起学历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有些人只是把硕士学位当作一种竞争资本去考研是不可取的。考研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选择,无论结果怎样都不会放弃自己对戏剧的学习与探索。
四年大学生活的馈赠之一就是让沈欣妍发现自己对戏剧的热爱。从B&G话剧社的实践活动,到江沪各剧场的游走观摩,她“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无法抗拒戏剧散射出来的光芒。”想成为好编剧,一定要注重实践与知识的积累。“潮流是会褪色的,知识永不过时。”只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真正写出有质感的故事。而在排演、跟组、实习等实践中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 “写不出就逼自己写,不动笔尝试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心怀热忱,积跬致远,大学期间沈欣妍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果丰硕。
沈欣妍对两性关系问题、都市男女的自我认知与位置寻找感兴趣,喜欢通过诗意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短片《月亮上》写了一个有着幼稚爱情观的情场老手,获得纽约电影学院暨新媒体研究基微电影大赛剧本一等奖。环保题材的《未来之城》获得全国大学生“清洁节水青春行”舞台剧大赛优秀作品奖。与同学合作编导的《爱之旅》写了一对经历七年之痒,受到婚姻束缚的夫妻解脱桎梏的故事,作为杭州大学生剧节优秀剧目在杭上演。

戏梦与生活交融,虚幻与真实混杂,优秀的戏剧必然有真挚的情感与思考融入,优秀的编剧必然有着善于思考的大脑与勤于发现的双眼。采访结束后,沈欣妍偶然看到图书馆大厅陈设的模型《观》,驻足下蹲,凝视许久,就是这样一位细心而踏实的姑娘,将带着热爱与梦想一路走下去,给行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戏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