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www.thehour.cn/news/516988.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曦煜 文 雷彤 供图
【开栏语】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高校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生逢盛世,我们应以怎样的行动,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该以怎样的风采,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青春有信仰”杭州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已经启动,我们将陆续推出10余位在杭高校优秀大学生,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看了故事,您有什么感想?你的心中,又会如何定义奋斗的青春?欢迎留言分享!
把时间拨回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变化,武汉的情况牵动人心。
有位远在千里之外,还在念大学的姑娘,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心里有了一个特殊的想法,她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助力武汉抗疫!之后,她在公益的路上越行越远……她就是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18级双语播音学生雷彤。

一次勇敢的尝试
雷彤现在仍是大四的学生,一边准备毕业事宜,一边在打理已经开了两年的传媒公司,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
回忆起两年前那段经历,雷彤还是有点小激动。2020年1月,网上不断传出武汉抗疫前线医疗物资紧张的消息。当时远在四川老家的雷彤心里不安,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刚好有位朋友找到她,讲述了武汉前线医护人员的困境,商量一起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一个名为“担当者共克时艰”的志愿者团队迅速建立起来,最开始队伍只有6人,计划为武汉采购物资。19天内,团队募资近80万,在公开渠道公示资金的来源用途,之后通过7个国家143名志愿者,在全球范围直接间接采购物资近37万件。


最终,这些物资被直接送到54家湖北医院、4个社区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捐赠两个地方政府,8家湖北省外其它地区的医院。雷彤说,她当时也没想到,居然真的做到了。
对雷彤来说,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最忙的时候,她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去洗手间都是用跑的,连做梦都是在忙。
她说,当时在国外联系了5000套医用标准防护服,但之后因为一些原因防护服全部滞留在了当地,没办法,她只能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结果一个晚上,150多位网友发来消息愿意提供帮助。
“当时还有很多国外留学生帮我们买物资,为了抢时间,他们就拿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先垫上,有留学生刷爆了自己的信用卡,之后不得不在宿舍啃面包。还有一位女生腿受伤了,顶着高温拄着拐杖帮我们去联系防疫物资的工厂。”
就是这样同心协力,团队打通了物资的捐助渠道。
雷彤说,这一段经历,不仅增强了抗压能力,更是激发了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不是一个虚的概念,是要我们所有人同心合力站在一起,克难攻坚创造奇迹,才能赋予爱国深刻的意义。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这次疫情,努力做成了一些事,帮到了一些人,让我更加笃定,青春不虚度,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家造梦的公司
随着疫情的变化发展,雷彤团队的志愿活动持续了一年,之后他们把重心放在了缓解武汉当地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上。雷彤把目光放得很远,她要把公益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2020年底,她与朋友注册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积极响应“一村一品”“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助农事业。她利用在校所学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升级品牌价值,截至目前已帮销农产品2000余斤。
雷彤的公司名称里有造梦二字,她说,青春的路上一直怀揣公益的梦想,如果公益是一个标签,那我很愿意一直贴在自己身上,并将公益当做一生要实现的理想和事业来做。”
以梦为马的青春,注定如此明澈而炽烈。
一个小小的建议
虽然还是学生,但雷彤有着多重身份,志愿者、主持人、创始人……
她参与的志愿项目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她编导的作品《浙传A&B》荣获第九届“视友杯”中国高校电视奖短视频类一等奖;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新苗省级项目负责人、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新生杯辩论赛冠军、香港金紫荆花世界标准舞公开大奖赛季军……
除了公益,雷彤的世界宽阔而多彩,她说自己想做更优秀的斜杠青年。

奋斗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雷彤的经历,给出了一种答案。对刚走进大学的年轻人,雷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学里千万别图安逸,不要因为约束少而放松自己,要保持向上奋进的状态,多做事,少说空话,这样的青春才不会迷惘,才不算虚度。
雷彤说,她很喜欢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愿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