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为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传媒人才,自2001年以来,学校立足“育人为先,树人为上,融入礼仪,内化涵养,外修德行,建设特色文明校园”的建设理念,致力于礼仪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为何而学,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为“德”、“美”所熏陶,以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让学生人格更完善、心理更健康、行为习惯更规范、道德品质更高尚。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形成独特的礼仪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中央领导习近平、刘延东等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已有近百所高校专程赴该校就礼仪文化建设进行学习交流。
自2001年以来,该校在礼仪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研究,整体构建,依托三个课堂,打造三大价值,努力实现“用礼仪点亮生活,让文化涵养心灵”的育人目标。即通过专业教育,依托第一课堂和基地建设,体现办学特色,传承传播礼仪文化,用“礼仪”推动教育管理,打造礼仪文化的文化价值;凭借品牌活动优势,调动优秀社团组织,开拓创新第二课堂,形成礼仪文化的育人价值;借助精品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新思路、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新文明素质工程的内容和载体,通过第三课堂形成层次,形成系统,全方位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体现礼仪文化的社会价值。
依托第一课堂,凸显文化影响力,引领育人方向
首先,彰显专业成果,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学院认为,专业建设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和生命力所在,二者须臾不可分离。2001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该校开设专科层面的礼仪文化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立在省内开了先河,全国也属领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专业以紧贴前沿的专题活动影像资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高平台的专题实践活动而形成了“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的鲜明特色。2006年,在专科成功办学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礼仪文化本科专业方向。
作为“美的使者”,浙江传媒学院礼仪文化专业的学生成果斐然。9名学生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使者;15名学生担纲上海世博会旗手;众多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相关竞赛中摘金夺银……。她们以其出众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外在形象使浙江传媒学院礼仪文化专业名声远播。
礼仪专业学生的成果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备受瞩目,其育人模式为校内外众多专业所借鉴,学生在学习、生活细节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素质成为其他学生竞相学习的典范。这使得礼仪文化专业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同时,也使礼仪文化专业能较好地惠及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该专业为学校提高礼仪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发挥了专业人才的作用,使得学校有了专门的团队来整体构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引领校园礼仪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了该校校园礼仪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的有效互动,使得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充分结合了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礼仪文化”真正成为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多元整合,全面辐射,构建礼仪文化教育体系。显著的专业成果吸引、积聚了丰富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各种资源又使专业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遇。2004年,“中国高教首届礼仪文化高峰论坛”在该校召开;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礼仪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该校;2009年,中国高教学会唯一面向高校师资培训的礼仪基地牵手该校;2010年,应中国高教学会要求,“全国首届大学生礼仪大赛首席导师研修班”在该校举办。与会代表有北大、清华等70多所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
该校通过礼仪基地建设,加强校际、高校与社会间的礼仪文化建设互动。同时,还以浙江传媒学院礼仪文化研究所为孵化器,积极开展礼仪文化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使之成为校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基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及实践训练的场所。可以说,通过不断整合资源,该校的礼仪文化的辐射面日益加强,育人效果十分显著。
此外,该校还着手编撰高质量的礼仪文化教育教材,现已完成8部。参与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的高质量论文20余篇;还积极组建扩充性资料库,利用浙江传媒学院的资源优势,制作了《校园礼仪》、《仪表礼仪》、《西餐礼仪》、《礼宾次序》、《面试礼仪》等22个礼仪专题片,供新生入学、毕业生“双选会”前观看,积极促进优质礼仪文化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
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多维多元载体,体现育人价值
为构建文明立校、礼仪立身的有机系统,该校在礼仪文化第二课堂的开拓上,不断创新载体,在大学生日常交往礼仪的规范训练、对外交往的形象塑造、毕业生职场礼仪的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用日常礼仪规范新生行为。该校把“文明修身工程”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抓住新生渴望成才的心理,通过朋辈教育的方式,使礼仪团面向新生的礼仪文化系列讲座更具亲切感与说服力,增强了新生的文明意识与职业形象意识。通过互动性很强的情景模拟训练,让新生在观看专业学生的礼仪行为示范与互动中学会知行统一。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功能,《中外礼仪基础》与《社交礼仪》网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新生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习的礼仪知识,同时开设论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践行“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交往原则。
第二,用接待礼仪锻炼学生能力。基于“以礼待客”是中国的传统,接待能力是一个人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成功人士的第一能力的认识,该校把提升学生的接待能力作为传媒人校园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建设。通过项目负责制,以活动为载体,采用“面向全体,志愿加入”的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培养学生较高的礼仪素养。通过举办赛事,不断充实学校礼仪团队伍。在学校举办的校庆、开学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该校学生大方端庄,或引导或解说,较好地展现了接待礼仪的风采。如今,这些大型活动不仅成为在校学生培养交往能力的实践舞台,同时学生的礼仪风采也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用职场礼仪助推学生就业。通过讲座,塑造学生的职业形象,在毕业生中推广职场礼仪和求职规范,助推就业。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含有了对毕业生们职场礼仪的学习,从理论的熟悉到实践的演练,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由戚姚云教授主讲的“面试礼仪,形象塑造”讲座已开办多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学礼仪、习礼仪的热潮。此外,该校还针对各专业特点,通过座谈等方式了解毕业生需求,在媒体形象及公关礼仪、沟通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方面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加深学生们对礼仪作用、效果的认知及礼仪行为的表达能力,为其求职就业开辟道路。
第四,用实践基地展现学生风采。基于礼仪文化教育的开放性,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锻炼平台。校内的仪态训练室、模拟接待室、模拟洽谈室,主要用于礼仪单项基础训练;省广电集团、海南电视台等十多家电视台是礼仪形象展示的实践基地;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成为本专业的会议礼仪实践基地;杭州的西博办、世贸中心等成为专题活动组织礼仪实践基地;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与学院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合作涉外礼仪的教育实践;杭州西湖区风景管委会成为日常交往礼仪推广的实践基地。经过几年努力,实践基地的建设已较为完善。“共建、合作、双赢”的运作模式,使实践基地每年以丰富的活动项目在该校礼仪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示了学生的礼仪风采,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文明形象。
第五,用品牌活动夯实礼仪文化建设基础。通过打造品牌活动,推广礼仪文化,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2007年开始的礼仪文化节,成为了该校学子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礼仪文化节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从项目策划到组织实施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同学们自己设计节徽、节旗,自己推选在礼仪文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礼仪形象使者”来作主题报告。如,2008年,由刘子琳同学主讲“由奥运礼仪到出访德国”;2009年,由单妍等主讲“世博礼仪,浙传风采”。这些主讲的学生成为了校园明星,受到学生追捧。礼仪文化节活动注重参与的广泛性,如每届举行的“礼仪风采大赛”,今年已由校内辐射到了下沙13所高校,辐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单位。
拓展第三课堂,接轨社会践行礼仪,体现社会价值
首先,讲礼仪,用礼仪,在服务社会中收获价值。该校致力于向全社会传播礼仪文化,形成学校形象和学生素质可持续的影响力。早在2007年,学院已建立浙江省志愿者协会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开展了“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宣讲活动。学生们经过礼仪文化淬炼,通过参加诸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展示其丰富内涵,于社会各界,是一次“美”和“德”的熏陶;于学生自身,更是一段提升人生境界,更深刻理解礼仪文化内涵、社会作用的宝贵经历。通过参加各种礼仪实践活动,学生们更珍视积累的礼仪文化修养,也学会如何让礼仪文化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
其次,立足团队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多年来,该校积极发展优秀礼仪文化推广团队,以专业师资队伍、奥运礼仪团队和世博礼仪团队等为中坚,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品牌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持续影响。此外,在学院团委领导下,学生自主管理的优秀社团,学校礼仪团以规范、科学的工作管理机制为保障,努力开拓开展礼仪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的途径渠道,并广泛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礼仪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
《基层政工》采编部通过深入调研得知,浙江传媒学院将礼仪文化建设对应三个课堂,以课堂礼仪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礼仪为主体,以礼仪文化节为重要载体,以教育、推广和实践为主线,形成校园礼仪文化建设的系统架构。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拓展第三课堂的视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为人处世最坚实的动力和基石,使礼仪文化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让文明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努力打造“礼仪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品牌。
2005年,该校被评为杭州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全国科教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浙江省高校“先进教工之家”、省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省高校支部建设“创新奖”;2006年,该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2007年,该校被评为浙江省“平安校园”、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该校又被中央文明委任命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该校的“礼仪文化”喜获“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