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浙传

学习强国:云助学丨学子风采·浙江传媒学院2019届杨帆:河南抗洪一线父子重聚 跨越千里并肩驰援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原文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878460703141789406&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5878460703141789406

杭州学习平台2021-08-07订阅作者:蒋笑颜 彭珊 于文骥

抗洪前线父子重聚

近日,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冲乱了河南平静的夏天,郑州、新乡洪水灾情严峻。八方来援的危急前线,一对父子紧紧相拥。

他(杨帆)来自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他(杨海燕)来自湖北京山飞鹰救援队。跨越千里,并肩驰援。从军一别十一月,浙江传媒学院19届通信工程专业学子杨帆与父亲杨海燕,这对湖北父子在河南抗洪一线重聚。相拥无言,想念尽在彼此的视线。互相敬礼,牵挂化作战友的共勉!

受暴雨影响,郑州贾鲁河水位不断攀升,灾情严重威胁到郑州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受领任务后,迅速集结,连夜驰援抗洪一线。杨帆在驻训场接到抗洪的命令后,跟随部队迅速驰援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救灾任务。

杨帆在救援现场

与此同时,杨帆的父亲作为湖北京山飞鹰救援队的队员,积极响应号召,迅速从湖北京山赶往河南新乡参加抗洪。那几天,杨海燕在新闻上看到儿子所在部队在郑州抗洪的消息,也很牵挂儿子。因救援使用的装备需要到郑州维修,他决定顺道前往救灾一线探望儿子。

就这样,杨海燕在抵达河南的第三天终于和儿子见上了短暂而又宝贵的一面。

当时,满头大汗的杨帆正在执行抗洪任务,忽然耳边传来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儿子!”杨帆猛然抬头,发现阔别已久的父亲竟然站在自己面前。看到百忙之中前来探望的父亲,杨帆心中的思念难以抑制,奔向父亲紧紧相拥。压低的帽檐下,男孩激动的热泪正在眼眶中来回打转。

父亲拍打着儿子强壮有力的身躯,紧紧地握住儿子的双手,“长扎实了!”军旅生活给儿子身上带来的变化,是杨帆长期努力训练的证明,身为父亲的杨海燕为之骄傲不已。

杨帆

杨帆是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填写的征兵报名表。那时,杨海燕正在救援队里执行物资配送的任务,杨帆看到为医护人员送餐的爸爸,心里有些许担心。

杨帆对父亲说:“爸爸,这样不安全吧。”可父亲却告诉他,“自己的安全是小事,还有那么多人都待在家里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的生死更重要。”听完父亲的话,杨帆很受鼓舞,也想去尽一份力,但当时救援队人手已经足够,没能如愿加入救援队的杨帆便选择了另一条路——参军入伍!

杨海燕说:“杨帆说要当兵的时候我就非常支持。他妈妈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就希望他去当兵。军人,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

近一年的军旅生活给杨帆的身心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部队里严格的作风纪律,让杨帆不仅在身体上和意志上得到了磨练,还变得更有责任、有担当,对自己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和参军入伍一样,来到浙江传媒学院读书也是父亲对杨帆的希冀。杨海燕说:“我觉得在浙江传媒学院学的东西是有用的。希望杨帆能把他所学的专业技能用在部队上,为我们的部队,为我们的国家做一点贡献,不要辜负这么多年来,国家和人民对他的培养。”

自2020年9月份杨帆参军入伍,父子俩已经将近一年没见过彼此了。此时明媚的阳光洒在这对英雄父子兵身上,同样被晒得黝黑的面庞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杨帆在救援现场

能与爸爸一起奋战在救援一线,杨帆感到很激动、很自豪。“救援工作是比较危险的一份工作,要有能力,也要有技能。我觉得我们两个人都能够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都能够为人民、为百姓做点事,我觉得值得,也很有意义。”

在抗洪救灾的前线,杨帆拨通了母亲的视频电话。视频中,母亲不断拭泪,却只字不提让儿子和丈夫早日回家,只是问他们累不累,叮嘱他们要好好照顾自己。杨帆不忘叮嘱妈妈在家要照顾好自己,“要记得按时吃饭”。

繁忙的救援让相见变得格外短暂,父子二人又将奔赴抗洪一线,踏上各自的战场。

临别时刻,父子俩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地向对方行了一个军礼。

一个标准的军礼诠释了此刻内心的千言万语。平时不善言辞的他们,此刻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把牵挂与关心藏在最标准的军礼中,互相致敬!

(本文图片来源: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