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AwMzU1Nw==&mid=2651211617&idx=1&sn=464149668e82b83bcaed1d5bedb95b7b&chksm=80a4126bb7d39b7d4df2988fc3995f8503d24ce7eeeb7605723c69a5775571d1a65a75f083d6&mpshare=1&scene=1&srcid=0820DQycSsqGY4hW4A9W7XYp&sharer_sharetime=1597914732517&sharer_shareid=eb7053d1e870cef80d601b1933afe231&key=3802bbcd5b9ad3c8a2a76595283a55fd15261087c36abb54413563113aaae0659eb0aed8a6c6fa86ca39a7f0c56464e7079319181a76cd35a782ee98bf48a9a64854cd2bed2f571c1244f737bd54661a88bf09d1a3d55f3fa191ea020dc6842700de2e7724e8e4460bbdbcc0dcc5177896a4c226ba88489bdf2091f679d424be&ascene=1&uin=NjY2MTEzODMy&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80079&lang=zh_CN&exportkey=A5EXFN7FOtH1b2h7zwCmNuw%3D&pass_ticket=x2EGsTvVuV4fTl31DcqN6xzhNhwI4Bcw%2BJE3Zg%2FdmKJJwJpEezix2Qokhf0iT4ZH
在这个不平凡的暑假
各校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
暑期社会实践新模式
集中实践、返乡实践、线上实践……
多种创新形式在省内各地开展起来
来自浙江各高校的青年学子
初心不变
用实际行动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
贡献青春力量
一起去看看吧
直播助农,急民之所急,思民之所虑,是借互联网东风发展“三农”,精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体现,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响应国家政策,顺应时代趋势,扛起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赴浙江湖州长兴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学校“互联网+青年扶贫”专项实践主题下的号召下奔赴浙江湖州长兴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果农产品滞销。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实践团成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开始直播带货,帮助农民解决了信息整理、客户沟通、订单核对等诸多难题。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历练。
不仅仅是一堂鲜活的助农课,更是抗“疫”期间的一次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特殊的网络课,是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一堂大思政课。浙大的这批青年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深度实践,主动投身国家脱贫攻坚主战场,强化使命担当,在助力农业发展中受教育、长才干,贡献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8月中旬,由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电视台组成的“文旅之声,遇见德清”社会实践队前往德清县开展文化旅游美拍寻访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以学校莫干山校区搬迁为契机,深入探访了德清县莫干山名胜,历史文化之源——剑池、三宝之一——竹海、人文名迹——武陵村和毛主席下榻处。沿着先人的足迹,实践队员实地走访调研,并且进行了“德清文旅”主题的vlog拍摄,为学校和德清县以新媒体形式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助力德清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德清山水资源给当地村民们在民生经济和生活饮食方面带来的巨大福利。通过与基层工作人员细心交谈,队员们也了解到政府对于山水资源的顶层思考和一系列惠民举措。在身临其境的实践调研走访活动以及视频拍摄经历中,实践队一路寻找莫干山依靠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的致富秘诀,了解到德清在政府顶层设计的引领下,进行的一场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以大学生的视角记录了这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路线。
7月,中国计量大学“不负青春”团队浙江小分队来到彩虹豆子画室开展了“不负青春,彩色口罩,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动。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画笔为口罩上色,这不只是增添颜色,更是使这冰冷的口罩在孩子们的画笔下变得多彩温暖。孩子们的画将被送给疫情期间的基层防控人员们,传达小朋友对逆行者的心意,向防疫工作者们传达小朋友的温暖,也表达所有人对疫情防控工作者的钦佩与敬仰。
“不负青春”山东小队采访了一位疫情中尽职尽责的社区干部,了解他这期间的感受和心得。采访的最后,小分队代表中国计量大学为最美的逆行者送上了手绘的小礼物,致敬最美逆行者精神,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
不管是冲锋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是在守护后背防线的基层工作者们,平凡的他们做着不平凡的事,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英雄,他们值得新一代青年的学习、传承、致敬,这也是“不负青春,温暖相伴”实践团队的活动意义。
连日来,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青春有担当,战‘疫’不缺席”实践服务团的一群大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奇袭”海宁、杭州的繁华闹市。他们站在街头,穿着吸睛的服装,戴着奇异的头套,以非常硬核的方式开展“花样”防疫,惊艳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防范意识有所松懈的人们,见证者超千人。
当他们走上街头时,总是第一时间抓住行人的眼球。“你们在扮演新冠病毒吗?天哪这真是太酷了!可以合张影吗?”一个路人小伙走上前发出连声感叹;还有未佩戴口罩的路人在看到“病毒人”手持的KT板,自发自觉的戴上了口罩;有些则把拉在下巴下面的口罩迅速拉上来掩住了口鼻,这让参与活动的成员们看到后感到欣喜——活动是成功的!在路过一家商店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拿着一瓶酒精消毒液对着"病毒人"喷洒,嘴里念念有词:“我不怕你哦!”……一路上团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甚至收获了很多竖起的大拇指。
7月初,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万缕丝”花边工艺文创设计实践团队前往杭州萧山,展开了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经过实地调研,团队发现萧山花边在年轻群体当中认知度不高,成为其在宣传和推广上的桎梏所在。为提升萧山花边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团队在实践的第一天便开设了相关公众号与微博超话,发挥传媒新力量,助力萧山花边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宣传。

实践第二天,团队前往萧山花边研究所,采访了萧山花边传承人王丽华老师。王老师向大家详细的讲述了萧山花边的独特之处、创新方式以及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随后,团队参观了研究所作品,并结合专业为研究所设计宣传海报以及周边产品——萧山“爱马仕”,将构图精美的萧山花边融入当前最得年轻人青睐的帆布袋中,希望借此能够助力萧山花边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此后,团队还前往了萧山花边的发祥地——坎山镇,萧山花边第三代传人戴水珍老师向成员介绍了萧山花边的生产、外销情况。参观过程中,成员积极参与制作花边,并拍摄宣传片、影集,记录手艺人的绣制过程,通过影像方式展现针线之下的花边精美魅力,助力萧山花边的传播。后续,团队还将创作相关绘本类和其他文创作品,为萧山花边的宣传推广提供更加多元的渠道。
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东海渔嫂实践调研团来到临城民俗馆,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展开调研,在欣赏舟山的传统民俗中,加深对渔嫂生活的认识。
团队首先观赏了充斥着浓郁海洋气息的舟山民间美术作品。团队成员发现,由渔嫂制作的临城剪纸,构图自由、形式不拘,一改传统剪纸对称的手法,既有系列化组合,又有扇形、圆面、立轴等中国画构图,变化自如,单纯明快,令实践团成员们为之久久驻足。搜集的精美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渔嫂,也是渔嫂将特有的剪纸技巧传授给他人,这才将剪纸队伍不断壮大。
随后实践团跟随讲解员来到了舟山民间曲艺版块。在观赏途中,团队成员们发现舟山民间曲艺早已与特色海洋文化融为一体,让观赏者时时刻刻浸润在海洋文化里,潜移默化中了解曲艺知识。
在民俗馆的一幅幅图片和艺术作品中,团队成员冲破时空的桎梏,感受到了舟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氛围,认识到渔嫂在舟山的民俗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使渔嫂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7月下旬,浙江科技学院屿风历史文化考察团在浙江台州大陈岛进行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
队员通过拍摄宣传视频、采访相关人员、撰写有关报告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介绍大陈岛的实际情况、普及垦荒精神的内在含义、讲解大小浦村的现状。队员试图先从红色文化方面着手,就台州大陈岛的特色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并通过岛上现有的文化遗址进行专项调研。
2006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总书记专程到大陈岛考察,首次概括和阐述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作出“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指示。顺着码头入岛,所到之处的巨大变化,无声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
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了团队的采访,并耐心解答了提问。成员在采访中得知,他们往往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些默默扎根在海岛上的工作者们为大陈岛献出了青春。离开时,远远地望着大陈镇政府门口,建设“小康的大陈 现代化的大陈”红色标语鲜艳夺目。
在建党九十九周年之际,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久久为功,寻迹使命初心”社会实践小组以“重温‘党史’路,不忘拼搏心”为主题前往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
走进序厅,一座巨型活雕栩栩如生,展示着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的战斗精神。顶上的党徽象征着党是人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随后小组来到国共合作参观区,了解五四运动时期永嘉各校师生和进步人士的进步思潮和积极响应。
踏着自然的石阶楼梯,小组成员们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脚步,从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最后再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幅幅革命人士英勇斗姿的画面,一段段扣人心弦的语句,都凸显着永嘉这一座革命老县的红色底蕴。冲过红色胜利通道,迎来的是永嘉的解放——旁边的革命历史墙。
在这面的历史墙上小组成员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革命烈士,永嘉革命的胜利是他们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最后,小组来到了老区新貌展厅,看到了现在永嘉经济蓬勃发展的面貌,感受到了永嘉的经济由宏伟的蓝图逐步转变为美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