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浙江广播电视学会新闻专业委员会和浙江之声联合举办的“全省市县台采编骨干新闻业务培训班”于5月28日至31日在杭州举行。培训班邀请了中国之声副总监高岩、中国之声策划部副主任任捷、浙江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岩、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吴生华等专家学者做业务讲座。61家市县广播电视台的120多位编辑、记者、主持人参加了培训。省记协副主席钱大成、省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省广电学会会长助理巫金龙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省记协副主席钱大成在开班仪式上提出,本期培训班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通过培训使大家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理念和价值追求,牢固树立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舆论引导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他要求学员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江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在讲话中指出,广播即将迎来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我们要科学认识广播,科学运用广播,做一个优秀的广播工作者。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要学习运用高新技术、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来强化广播自身的优势,实现强势发展。
浙江广电学会会长助理巫金龙要求,通过培训提高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做好社会热点和突发性事件报道,对社会的舆论加以正确的引导。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创新主题报道是本次培训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前期调研中,不少市县台都反映在如何创新做好主题报道方面有不少困惑,希望能学到先进的经验。为此,培训班邀请中国之声策划部副主任任捷专题讲授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路》。她结合中国之声《我说我的幸福》、《难忘的中国之声》等优秀策划案例,深入浅出地讲授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路。她指出:新闻工作者只有永远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兴奋,才能够接触到生活中的种种细致入微的变化,我们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普通人的感知来体察新闻,以媒体人的敏锐来解读新闻,在“亲和度、关联度、新鲜度”上下功夫,创新做好主题报道,做有意趣的广播,做有情怀的广播,做人民喜爱的广播。
面对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广播怎么强化自身的优势,实现强势发展?中国之声副总监高岩在《新闻的速度、深度及话语权》的专题讲座中,详细讲述了中国之声节目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国之声以前所未有的竞争姿态全力抢占新闻制高点,用“最心闻”理念打造国家电台的新面孔,重拾广播媒体的新闻尊严。中国之声对新闻广播生产方式做了反思,努力克服以往“一手新闻少,权威资讯少,权威解读少,新闻采编无标准”等弊病,使广播重回影响力时代。2011年,中国之声再次改革,用新闻5W配置新闻内容,以新闻5W为生产和评估标准,关注此时此刻的新闻。
办好广播,在微观层面,怎么发挥广播特色、做好连线报道和录音报道是学员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资深广播人吴生华通过剖析获奖作品,从评委和专家的角度分析讲解每个新闻报道的成功经验和作品优劣,从实践的角度畅谈《录音报道与连线报道的语言表达艺术》。
培训班还专门召开座谈会,邀请省广电集团基层报道大赛两次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优秀记者余云到会交流深入基层、采制优秀新闻报道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余云“用心做准备、用心沉下去、用心找细节、用心去感受”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研究基层、报道基层的亲民情怀,发现鲜活丰富的新闻事实、运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满腔热忱地反映基层群众火热生活的大局和责任意识,全面促进主题报道精品生产。
本期培训班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大家反映,培训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下一步各个市县台一线采编骨干创新广播新闻报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大家表示,要深入开展“走转改”,不断改革创新,生产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开创广播新闻工作的新局面。(浙江省记协)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06/14/c_13165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