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浙传

钱江晚报:井维泉 中国动画好时代快到了

发布时间:2015-02-08

来源单位:其他

本期“大学城大讲堂”,带你走进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一线教师的井维泉课堂,三个月前他被派到湖南金鹰卡通动画频道实践,前几天一回来,就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

这名老师年轻帅气,表情犹如他教的动画专业一样,经常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谈实践:不反对借鉴,但一定要有创新

井维泉,黑龙江人,在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实践的这段时间中,担当了《爸爸去哪儿》动画版的美术指导。

“和很多人一样,我原以为金鹰卡通就是一个放动画的频道,实际上他们打造了以动画为核心的一整套运营体系,囊括动画展播、儿童早教、儿童综艺和产品授权等业务,产生了很好的效益。”井维泉说,该模式加深了他对产学研一体化的认识。

井维泉说,“国内动漫喜欢的人不多,其症结不只在于重复。境外的《猫和老鼠》、《海贼王》、《火影忍者》等也在重复的模式中几百集几千集地放送,但仍在青少年中持续风靡,这是为什么呢?”

来听讲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动漫专业,面对井维泉的提问,有些迷茫,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要在重复中获胜,就要真正地了解观众,抓住他们不变的需求,欢笑、希望、梦想、爱,并吸取当下接地气的元素,推陈出新。”井维泉以《爸爸去哪儿》动画版举例分析,该片中加入了“哪鹅”这一可爱的形象,借鉴了迪士尼“主人加宠物”模式,既让人耳目一新,又降低了创作难度,节省了创作成本,在看似简单的细微之处,透露出创新突破的惊喜。

在动画创作上,井维泉不反对借鉴外国作品。“但借鉴的时候一定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不能生搬硬套,东施效颦。”

谈动画:动画不只是艺术,也是一种产业

“动画不只是艺术,也是一种产业。当动漫形象被我们创作出来,并被大众所接受之后,它就有了生命,它会在银幕里、书本上、人们的脑海中活着,它将会进入市场,变成各式商品,绽放出它真正的价值。当华特·迪斯尼画出第一只米老鼠的时候,他不仅开启了动画艺术的一代传奇,也立起了媒体产业的一座丰碑。”井维泉说。

井维泉对动画新技术也有独到见解,“为什么我们觉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很有中国元素?因为它们具有京剧脸谱的特征,风俗画的色彩,水墨的韵味,如果只模仿皮克斯,做做3D就觉得是创新,那就跑偏了。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好的想法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动画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介,其受众主要是思想未成熟、可塑性很强的低龄人,因此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期望和责任。

井维泉认为动画产业本身的造梦追求和它的商业属性并不冲突,对中国动画的发展仍有很大的信心,“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观众素质的提高,‘噱头式’的动画会被时代淘汰,真正的好动漫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如抓住了细分市场,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的《秦时明月》。”

“这就牵扯到一个理念的问题,面对流动性增强的观众,动画没有好内容是生存不下去的。”井维泉补充说。

谈人生:鼓励学生坚持梦想,多动手多实践

《爸爸去哪儿》动画版委托专业团队制作,请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父”黄伟明导演,也请到了各界强手。井维泉在这次合作实践过程中获取了教学工作的新灵感,“行业人员有的正是我们没有的,我们有的正是他们没有的。两者在实践中能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长期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

“实践也是学习的过程。”井维泉说,“想要牛出好奶就要给它吃好草,想要老师教出好学生就要给他开阔的视野,老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要是年复一年地照着教案上课,理论一成不变,不光老师本人会思维僵化,学生都会听了上句就知道了下句,那就太死板了。”

井维泉认为学生们也要打开思路,“不要仅仅把动画当做‘动画片’,各行各业都有动画宣传的用武之地,要坚持梦想,多动手多实践,在‘泛动画’背景下,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商业作品,而不局限于叙事作品之中。”

网址链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5-01/28/content_2955631.htm?div=-1

编辑者:黄田心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源街998号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浙ICP备1302167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