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浙传

浙江教育报:我省新增1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单位:其他

本报讯(记者 陈蓓燕)“在瓷胎上写字比在纸上要困难得多,一笔一画,横折竖钩,如赤足走泥地,轻重不得。”日前,在丽水学院艺术楼二楼的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内,记者看到中心理事长张建平正专心地在一个瓷胎上写字。他说,由学校牵头的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刚刚通过第三批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这让他们既深感荣耀,又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把传统的书法艺术与青瓷工艺结合起来,突破龙泉青瓷装饰艺术的局限,创造出独具新姿的书画青瓷,为传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张建平说。

记者了解到,第三批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日前刚刚结束,包括丽水学院牵头的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在内,共有10个项目通过认定。其余9个项目分别是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牵头的浙江省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牵头的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学院牵头的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牵头的绿色农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财经大学牵头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科技学院牵头的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传媒学院牵头的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大学牵头的浙江省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它们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国际高智人才的创新力量,把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办学职能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各个击破的办法,我们有信心让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继续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使污水膜法治理和回用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其作为学校提升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能力的主要抓手,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攻关膜材料制备技术方向、膜反应和催化技术方向等的探索和研究。浙江理工大学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也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划,打算重点开展新的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以跨学科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一方面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搭建跨学科的教育平台,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机制,聚集国内外轻纺装备相关方向的高技术人才和领军人物,以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推动高层次的技术突破,争取在3年时间内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

据了解,“2011计划”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旨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经过前几批的申报认定,我省已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协同创新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有力推进了我省高校的创新能力。如由浙江大学领衔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在2013年抗击H7N9禽流感中,自主研发出H7N9疫苗株,改写了我国流感疫苗株依赖进口的历史,成果入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攻克重症肝病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发表并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网址链接:http://www.zjjyb.cn/jyb/yaowen/8362.html

编辑者:黄田心 张艺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源街998号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浙ICP备1302167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