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浙传

新华网:【网络媒体走转改】直击浙江传媒艺考杭州考点初试现场

发布时间:2017-02-27

来源单位:其他

新华网杭州2月15日电(韩冰玉)2月13日,2017年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类专业校考杭州考点正式拉开大幕。初试持续3天,主要考察考生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才艺等。

截止2月10日网上报名结束,杭州考点报名人数多达25000余人次,比去年多了6000余人次,而全国报考的考生达到98000余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据数据分析,今年考生报考人数前三甲的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和表演,其中最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考人数共计15000余人次(计划招生100名),报录比约150:1,广播电视编导报名人数10737名(计划招生95名),报录比约113:1;表演报名人数8074名(计划招生60名),报录比约134:1,可谓“百里挑一”。

记者深入浙江传媒学院校园,采访了几位身处“千军万马”之中的艺考考生。

播音不是诵读新闻 要有自己的理解

来自安徽的陈同学看上去自信干练,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新华网:请问你报考了什么专业?

陈同学:我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

新华网:为什么要报考播音主持专业?

陈同学:我很喜欢用自己的声音给大家播报新闻的感觉。同时我认为播音不是单纯地诵读新闻,播音员对新闻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掌握。

新华网:考完感觉怎么样?有信心吗?

陈同学:有信心。我非常想考入浙传播音这个专业,为此我很努力地训练了半年之久。但是竞争这么激烈,就算失败我也无怨无悔,毕竟尝试过。

3年架子鼓练习 心里没底

考生候考的长队中,一个硕大的架子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孩站在架子鼓旁,显然她是这位乐器的“主人”。采访中,她似乎有些漫不经心,但她却是记者采访到的考生专业训练时间最长的。

新华网:为什么要带架子鼓参加考试?

李同学:我报考录音专业,考试要用到的。

新华网:考试有信心吗?

李同学:没有,报考的人太多了。

新华网:有点自信嘛,架子鼓练习了多长时间?

李同学:3年。

我就是我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在学校的喷水池边,出来了一批刚参加完考试的考生。其中,一个头发染成红色的高个时尚小伙在这一群人中一下子印入了记者的眼帘。

新华网:你报考了什么专业?感觉如何?

朱同学:我报考了礼仪专业,考出来感觉很好,我很有信心。

新华网:你的发型衣着挺特别的,为什么要这样打扮?

朱同学:我喜欢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我认为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就要和别人不一样。

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考生和现场工作人员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焦急等候的学生家长。

他们安静地坐着或站着。一些家长等得久了,干脆抱起笔记本开始工作或者几个人组成牌搭子玩起了纸牌。

浙江传媒艺考的初试即将落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计划招生数四倍左右的考生最后能拿到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约占整个艺考生中的几十分之一。(完)

网址链接:http://www.zj.xinhuanet.com/zjnews/20170215/3656462_c.html

编辑者:毕雯雯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学源街998号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浙ICP备1302167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