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蕊琦朗读《目送》节选
当文字变成声音,带着温度飘向四方,人们的灵魂就得到了滋养,这也许是央视《朗读者》最大的功劳。
如今,朗读之风还吹进了大学校园。3月31日晚,由浙江传媒学院师生自导自排的《浙传阅读》朗读会第1期拉开帷幕。这一期的主题为“爱”。
幕起灯亮。舞台上,背景屏幕上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画面。百余平方米演播厅内,音乐渐起,全场师生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舍不得打扰一秒。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浙传学生李蕊琦用声音,传递出作家龙应台对儿子华安的不舍,《目送》中的母爱轻轻叩击着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唤起了每位聆听者对自己母亲的思念。
在朗读中,语言是一场穿越文化的抵达。听,浙传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冯爔和戴欣正在朗读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新的生命》的节选——“所有沉迷着的灵魂,还有那些纤细的心,或许,或许你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或许也会写下如此这般的祝福,就像我一样……”在她们的声音中,大家听到了古老的意大利诗人对爱情的歌颂。
一场朗读会,是对经典著作的回味,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浙传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刘力军用雄浑有力的嗓子朗读了《沁园春·雪》。于是,诗篇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祖国山河的雄伟多娇和今朝英雄的雄伟身姿便跃然在同学们眼前。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人生的七个阶段》、浙传学子人人都会朗诵的诗歌《浙广是一条河》、美国作家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在同学们或有力或温柔的声音中,在或轻盈或铿锵的背景音乐中,在明暗变化、温柔如波的灯光下,一本本文化名著、一首首著名诗篇轻轻落在同学们的心底,如春雨滋润着大地。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也作为嘉宾,参与到这场朗读会中来了,她读的是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往来书信。那真挚的文字与声音,既是对真实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美好革命爱情的歌颂。
诚如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叶蒙荻所言:“央视的《朗读者》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反应的是很多低层次娱乐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校园中,我们更要进行高层次文化建设,通过朗读名著名篇,提升学校学风。”
40分钟的朗读会,和一堂课的时长相当。这背后,是浙传在不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师生共同参中,大家接触经典、反观自我。浙传用行动证明,最好的思政教育课堂,是让阅读发挥抚慰人心的力量。
网址链接:http://zj.zjol.com.cn/news/60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