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新时代新媒介新语境:全媒体视域下口语传播的想象”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此次论坛由我校主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浙江省青年网红研究中心、浙江省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协办,旨在探讨全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未来发展,为培养全媒体主播作出贡献。副校长姚争、校党委副书记陈永斌等出席相关活动。
陈永斌在致辞中指出,我校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办学提出的“紧跟时代、突出特色”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应对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产业业态的变化迭代,不断探索高素质传媒人才培养新路径。
此次论坛分别设置主论坛以及研究生论坛两个部分,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广州大学、暨南大学以及浙江广电集团等学界业界专家领导及研究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媒体时代的口语传播理论与教学发展、中国文化特色的口语传播学体系建设、全媒体时代口语传播与播音主持关系、口语传播与新媒体叙事变革、新媒体主持(网络主播)的传播实践等研究主题方向,共话全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未来图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教授,在作题为《智能全媒体传播时代口语传播的选代升级》发言中指出,智媒时代口语传播的源头已经不单单是人,很多时候是来自于机器,更多的时候可能会来自于人机互动诞生的共生和共创、口语内容的共生和共创,特别是现在的数字和虚拟人技术给我们带来挑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陈洁在作题为《当下主持人的变与不变》发言中,分享了新形势下主流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打造的变与不变,结合浙江广电转型实践策略,提出新时代主持人如何“以不变应万变,以善变应万变,以促变应万变”。
姚争在作题为《口语传播:数字化语境下媒介人性化回归的一种策略》发言中强调数字媒体时代,重视技术条件下“人性”遗存的重要意义,对于“人性”“人声”等习惯的研究依然重要。人们对于数字技术条件下“人形”的期待,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真人之间的在场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完全放弃口语传播最原初的关怀。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教授在作题为《拟人化趋势下的虚拟主播实践与主播职业发展趋向》发言中表示,人与人的信任基石是人格特质和交往经历。机器会取代人类的非情感劳动,阻碍这一进程的不是技术,而是社会规范和经济效益,我们既不应神化机器,也不应无视机器的发展。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吴洪林教授在作题为《“郑局长”现象与口语传播的想象》发言中,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强调了口语传播在不同职业的应用性和大众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柴芦径教授在作题为《面向数字域:技术哲学视角下播音主持的再专业化》发言中,提出面对数字域,我们要重新审视“专业主义”,思考播音主持从专业化到去专业化、再到专业化的进程。
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朱永祥教授在作题为《面向全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科建设的思考》发言中,结合浙江传媒学院口语传播与数字媒体学科建设情况,提出新媒体口语传播应该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样,成为“精粹口语表达”的一体两翼,并强调人本主体性。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巩晓亮副教授在作题为《有声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口语传播学的学科使命和建构逻辑》发言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口语传播学的需求、口语传播学研究的多元化特征、口语传播学的建构逻辑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重要性等问题,阐述了中国口语传播学的建构逻辑。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丁龙江副教授,在作题为《中传口语传播教育为何要从语言认知起步》发言中,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口语传播三个学段的训练路径和方法,以及语言学、传播学、艺术学三个学科交叉借鉴的成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杨副教授,在作题为《播音主持未来教育:人与技术的“逐层”构建》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定义了媒体和主持行业。未来教育将从批量生产模式转向私人定制模式,具备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自主学习的特点,通过空间、课程和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个体的需求。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凡博副教授在作题为《主体性的回归:数融智媒时代网络主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发言中,结合广州大学网络主播人才培养经验,从教师角色的再定位、知识体系再设置、实践平台再探索等多角度阐述了优质网络主播培养路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媛副教授在作题为《新媒体话语口语化的理论追溯与现实拷问》发言中,从新媒体话语口语化的内涵与理论追溯、协商属性、现实拷问等角度阐释了媒介技术影响下口语样态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董晨宇在作题为《从主播到达人:平台经济中的职业体验》发言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从主播到达人的发展路径和难点问题。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小强说”账号主理人王志强(小强)在作题为《全民互动语境下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发言中,从《小强热线》栏目20年的创新发展和转型经验,分享了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能力素养和语言表达发展。
“商业小纸条”主理人修然科技联合创始人宋佳雨在作题为《内容的财富密码》发言中,通过对抖音等平台的案例分析,分享了在算法下主播的魅力、个性、创意等能力的构建。
在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嘉宾就新媒体主播行业以及口语传播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进行了深入研讨。他们就新媒体直播的内容创作、传播策略、用户体验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了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最佳实践经验。与会者还就全媒体时代口语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以及实践环节的加强等建议。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业态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短视频以及直播平台成为新媒体的热点领域,也成为各行业传播的重要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播行业蓬勃兴起,对于新媒体主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积极应对业态转型,在新媒体口语传播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通过引入最新的传媒理论和技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了更好地满足媒体转型背景下新媒体业态的需求,学院还积极拓展与行业的合作,与业界头部媒体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些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学院还积极推动新媒体主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和研究资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学校将进一步拓展新媒体口语传播人才培养领域,继续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为新媒体行业培养更多具备创造力、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口语传播人才。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将持续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界、业界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新媒体领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