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徐小洲教授谈中国创业教育的痛点及破解之路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9-05-22

近日,第四届上海大学生文化创业作品展示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主席徐小洲教授出席会议,并应邀发表《中国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特征与趋势》主旨演讲。

 

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在演讲中,徐小洲教授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整体状况,介绍了以图书、期刊论文、科研项目立项及获奖项目为代表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类型,以反映2009-2018年创业教育相关研究的总体情况。

他指出,创业教育研究类书籍研究范围覆盖广,期刊论文具有时效性强、主题多元、来源丰富等特点。他将创业教育在研究主题、研究热点、研究层次和学科、基金、高频发文机构等分布特征可视化,生成相应图谱与数据进行呈现。

随后,他通过2009-2018年间共现图谱得出,目前以创业教育为中心点的研究共现关系广泛,创业教育研究整体从重视创业教育背景与意义阐述向对创业教育内涵发展转变的研究,且研究热点变化与政策环境变化关系紧密。

最后,徐小洲教授从创业教育理念与制度保障、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与科学化研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评价与效益研究以及创业心理与创业教育衔接研究六个方面分析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演讲结束后,徐小洲教授接受了有关媒体采访,并从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等问题进行解答。

徐小洲教授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主席、全国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等领域研究。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际、国家级项目。出版《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论》等专著十多部。主编《创业教育研究丛书》《高等教育政策变革研究丛书》《Education in China》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奖励十多项。

创业教育发展的应对举措

徐小洲教授和他的团队先后出版发表了系列著作和论文,在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徐小洲教授认为中国创业教育发展至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一是创业教育理念与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创业教育研究比较集中于院校层面的课程、师资、平台等显性问题,忽视理念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关于创业教育宏观性的机制创新、制度转型等战略性设计欠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整体性工程,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价值重构、理念革新与制度选择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是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与科学化研究。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对象已经逐渐明确,开始形成比较清晰的研究领域。但创业教育学科范式缺乏,学科的成熟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创业教育学科相关概念的建立、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创业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三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现有研究较多宽泛讨论创业教育问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虽有提及,但深度与广度都不足。如何促进跨学科创业学习,推动全校范围内创业教育开展,需要从实施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四是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教育研究。目前研究对创业的理解较为单一,比较强调创业的经济价值,对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仍需拓展。社会创业以创业为手段,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对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创业者、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创业因其复杂性、长远性、公益性等特点,仍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该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创业教育评价与效益研究。目前的研究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评估的系统研究。创业教育评估有规划、监测与标杆设定作用,对创业政策效果的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弥补政策漏洞,对创业师资培养及绩效的评估有助于提高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创业教育有效性评估有助于明晰创业项目的发展短板。在创业教育项目类型趋于多元,数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增强评估的反馈作用、监测作用,通过评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益。

六是创业心理与创业教育衔接研究。目前创业心理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创业人格、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决策、创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关注创业心理特征和结构的分析和测评。但该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描述和解释,对积极创业心理培养、消极创业心理防范的问题关注很少。未来的创业教育研究需要重视创业心理教育问题,关注如何在创业实践中,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培育创业精神、创业态度,把创业心理研究与创业教育真正结合起来。

 

 

创建双创生态文明体系

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双重影响下,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难与挑战,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策略。正是对国内外形势和现实需求的深度把握,徐小洲教授在2009年就提出“高校应该站在创新时代前沿,以前瞻性思维应对时代需要,为中国创业跨入历史性新时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与生力军。”

近期,徐小洲教授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录制《创业基础》MOOC课程,以期推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教育不同,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面对近年来创业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徐小洲教授从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针对高校内部和外部指出了相应的问题。

“高校内部主要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足三大问题。目前的高校师资中,谁来授课?双创课程在专科课程、通识课程中如何布局?师资与课程的质量该如何评估?学生们又如何跳出传统的评价制度来拥抱创新?”

同样地,在高校外部也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社会大众对双创的认可接受程度依旧有待提高,不能简单用‘赚没赚钱’‘破没破产’来看待创业这种新生活方式;第二,双创人才与企业还需要更多来自政府部门的制度保障;第三,社会应该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具有引领性的双创平台,更多企业应该担负起这一责任。”

徐小洲教授直言,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高校与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走在全国前列来解决这些痛点,“最终我们应该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双创生态文明体系,校企合作将大有可为。”

作为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小洲教授无论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还是在各学院的走访调研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内涵式”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融入创新创业浪潮

在今年《代表委员话两会》2019浙江省两会特别访谈中,徐小洲也表示我校作为传媒人才培养院校,在媒体融合的大浪潮中,正在思考和实践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融合,推动学生创新创业。他对浙传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我校的研究和教学,能够推动全媒体时代,推动它的生产、传播,推动创新创业大放光彩。”